第180章 搅局
丘神绩只是带领了五千人马,是京师最高贵的军队,左右金吾卫。一般情况下金吾卫是不出去打仗的,他们的职责是卫戍皇城,和御林军一样。御林军在很大程度上更像是仪仗部队,专门随同皇帝出巡,也负责保护一些皇命出巡的王公大臣。
金吾卫只是守卫皇宫,充当皇家护卫队,但这次武则天为了证明她是重用李孝,表彰他的功绩,特派五千金吾卫前往松州迎接许王妃和世子,显得分外隆重。
但丘神绩明白,如果单纯的迎接还用五千人吗?哪怕就是一个朝中普通大臣也明白,许王不同于其他王爷,他手里是掌握军队的。兵部尚书刘仁轨更清楚,宁远军并非皇家册封设立的军队,完全是李孝私人一手建立起来的。能击败二十万大军,占领玉树,吐蕃名将科伦赞孜败北,退守昌都,许王的军队恐怕不是少数量,同时战斗力惊人。
金吾卫就是大唐军官的摇篮,勋贵子弟,功臣之后,官员子弟,特别是将门子弟,基本都在年龄合适的时候,被收进金吾卫,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然后就是军官将领。
一旦有战事发生,可能出任其他十卫的军官将领,领兵打仗,所以金吾卫的士兵和将领是十分骄傲的。比一般的其他卫待遇好,从来很少执行外务事情。
这回一次出动左右金吾卫,还是第一次,这些官员子弟子自命不凡,加上丘神绩要求快,所以一路上快速前进,各地官员哪敢惹这样的部队,全是恭敬一路放行,还得用好东西犒赏三军。
如此的军队必然骄横和目空一切,哪会把宁远军放在眼里,虽然只有五千人,但气势如虹。过了陇南,前面是九寨山,是苗人,侗人的地区。丘神绩还是很明智的,这些西北蛮夷不服王化,连地方州府都管不了他们,马上传令,不要招惹当地人,否则军法处置。
有将令传出,所有的将领收敛一些,队伍还是很整齐的,也严守纪律,沿官道向前。通过九寨山就是松州地界,据说那里被许王建设的相当不错。
五千人说多不多,说少不少,是行军的队形,两路纵队兵将盔明甲亮,京师金吾卫可不是那些什么左右威卫和晓卫,服装盔甲都是一流的,哪怕一个小校也是一身明光铠,在夕阳下耀眼生辉。
前面是一个转角,此处是九寨山,一条山谷通过这里,山清水秀风光无限,李孝来过这里几次,他总是把这里称作九寨沟,没人知道为什么许王总是给改地名。就像把松州叫松潘,把益州叫成都,把神川水叫金沙江,有时候把吐蕃称西藏。
他是王爷,想怎么说怎么说,知道的宁远地区官员当然不和他争论,王爷改个地名那还不是轻松地事,又不是设立官府,只是称呼而已。
所以九寨山也就叫九寨沟,这是因为苗、侗、壮、土和吐蕃人在此结成九个山寨而得名,也和远古九州部落有关,所以大部分还称呼这里是九寨山。
转过前面的山弯,就是一个小平原,也是通往松州的必经之路,很注意道路修建的李孝,这是松州通往陇南的官道,还是很不错的。
前进中的金吾卫兵马前营郎将袁兼益,突然看到前面道路上有一队兵马拦在路当中,人数不多,也就一两千人,明显不像军队,没有统一的服装,也什么民族的人都有,但那气势一看就是军队。
敢拦截朝廷大军,任谁也没这胆子,对方显然并不是善意,也不可能是迎接他们的,作为前锋营主将,袁兼益举起手,队伍停下来,虽然金吾卫的士兵没有实际作战经验,但他们可是卫戍皇城,平时训练还是不错的,袁兼益一面派人向主帅丘神绩报告,一面传令列出战斗队形。
对面的人很是悠闲,一点紧张的样也没有,为首一员将领没有盔甲,黑色的衣服,黑色的马,头上只是扎一条幞巾,手中一支锁铁长枪,往那一站气如山岳。
同样出身名门的袁兼益也不由得赞叹一声:“好儿郎。”
马上的人年纪不算太大,三十多岁,袁兼益也不知道人家干什么,但丘神绩传令此处是西北蛮夷地区,不要轻易惹事,他们的目标是许王。
许王能控制这些地区长达好几年,而且地区平稳,那就是他得到当地头人的支持,有可能的情况下尽力不要发生冲突,只要把人带回洛阳就行。
袁兼益催马上前:“前面什么人,为何拦住大军道路,难道想造反吗?”
对面马上的将领脸色严肃:“我们是宁远军九寨驻军,我是张冲,许王手下大将,丘将军领军进宁远意欲何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