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的眼里闪过一丝阴霾,说道:“传令,明日早朝众臣必须参加,误卯的免职。”
虽然经历了被刺事件,但武则天安然无恙,也就证明她有天神保护,声望进一步提高。
第二天一早,所有够资格上朝的官员全都登上万象神宫大殿,人数是四百多人,黑压压一片,每个人都心里紧张。昨天洛水河畔,太后被刺,尚书令张光辅被杀,太后一怒之下不知道要有多少人被罢免,所以每个人都心里没底。
武则天威严的盯着下面:“张爱卿为国而死,追封洛国公,加豫州大都督,陪葬乾陵,家眷承袭。”
这个封赏已相当高了,那就是张光辅的儿子一跃成为洛国公,家里人也一步登天,让很多人羡慕。悔恨自己离得远,如果在近前也一定能替太后挡刀。
武则天说完这件事,说道:“初步断定,这些人应该是宁远李孝派来的,本宫宣布罢免李孝一切官职爵位,判为反贼,兵部立即派兵进攻宁远,扫平叛逆。”
“太后不可!”随着话音,从文臣的队伍中站出一人,上前施礼,武则天眼睛一亮:“狄爱卿什么时候回京的?”
上来的人正是狄仁杰,他因官声和直言犯谏而出名,为官地方民声很好,越王之乱牵连很广,武则天又有意诛连,趁机灭掉李氏宗亲,大理寺不再适合狄仁杰,因此他被派往豫州出任刺史,平稳地方。
此时豫州以安稳,武则天觉得她身边实在缺少能人忠臣,下旨让狄仁杰回洛阳。他刚刚回来沐休并未上朝,也没什么职务,但是今天武则天传旨在京官员一律上朝,所以狄仁杰才来的。
以他的断案手段,了解一下情况就觉得怀疑,对许王李孝的大名狄仁杰是如雷贯耳,那是不世奇才。但李孝不和朝臣接触,狄仁杰也不认识李孝,对他的了解只是一些传闻。
刚才武则天断定那是许王李孝所为,觉得很可疑才出班阻止,见武则天这样问自己,也恭敬的说道:“谢太后关心,臣以回来几日,因身体劳顿在家休息,听太后临危遇刺,今日特来临朝。”
武则天虽然那时不是独掌大权,但高宗身体原因基本不理政务,朝中的事情武则天处理,对狄仁杰还是很有好感的,也比较信任他,也就傲然说道:“本宫上承天命,岂是宵小所能害的,狄卿何以阻止本宫?”
狄仁杰说道:“太后,臣刚回来,很多事情并不了解,但以听说昨日之事,臣认为此事可疑。”
武则天知道狄仁杰断案如神,曾在高宗时出任大理寺丞,断案一年中审理一万七千人,无一冤述者,被誉为神判,也就说道:“那狄卿有什么凭据?”
狄仁杰并不了解武则天为什么说是李孝所为,是得到什么证据了吗?也就说道:“臣并无凭据,只是一些推测和判断。”
武承嗣马上站出来,因为说李孝所为是他提出来,当时是为了让太后不追究他的责任,怎么能愿意让狄仁杰推翻。再说狄仁杰一向以刚正不阿出名,是不是支持太后登基还不清楚,所以说道:“狄大人,刺客所用的弩具是特殊的,并非唐军所用,那种钢弩只有宁远军有,那些刺客不是李孝的,又是何人?”
狄仁杰摇头:“武大人,并不能因为一个武器就能断定是许王所为,还有很多疑点要证实。”
武承嗣阴沉着脸说道:“狄大人一力维护李孝是何原因?太后已传旨罢免李孝的一切爵位和官职,他如今是反臣,狄大人还称许王,是抗旨吗?”
狄仁杰用厌恶眼光看了一眼武承嗣:“狄某的忠心太后明了,太后是传旨罢免许王,但并没有形成召制,也没传告天下。再说许王是皇上嫡子,这是不能罢免的,那是宗亲,难道武大人也认为先帝有责吗?”
狄仁杰的言辞犀利让武承嗣无言以对,他还不敢此时否决高宗李治。李孝的爵位可以罢免,能免了他皇上儿子的身份吗?武承嗣只好说道:“狄大人,你说什么地方可疑?如果说不出来那就是支持李孝背叛太后,罪责当诛。”
众大臣已听明白了,无论狄仁杰说得对不对,都证明他在维护李孝,那就是和太后作对。把他调回洛阳能看出来武则天打算重用他,可狄仁杰这么一弄,再想得到太后信任,已不可能了。武承嗣这一招很高明。
这个时候当然没人插嘴,都想听听是不是李孝所为,因为宁远已断绝向朝廷进行税赋缴纳,很多朝中派遣的官员也被免职。以甘州为首的二十多个县和十几个州官员全都换成李孝本人的。同时传闻宁远军以扩大十万,李孝已成一方诸侯,十有八九是李孝干的。
狄仁杰上前向武则天施礼:“太后,臣并非有什么倾向,只是不想冤枉某一个人,让真正的犯罪逍遥法外,如果不能抓到,那就时刻威胁到太后安全。”(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