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愿做强国一小民 > 第四十章 两个人眼中的上海3

第四十章 两个人眼中的上海3(2 / 2)

跟上去。

他们很快来到一处窝棚,那里已经有不少孩子,他们有的正在吃饭,有的则静静的坐在一旁,周围没有成年人,也许他们和这两个孩子一样,也都是孤儿,每人身边摆着两身衣服两双鞋,还有一个书包。一些十七八岁学生打扮的女孩子正在忙碌着。

不是马班长吗?怎么有空到我们这来了,我们这里可都是孩子,可不要打他们的主意。”一个女学生半开玩笑的说着。

“这我哪敢呀?”那军官指了指那两个孩子,说道,“是这两个孩子大概是跑错了地方,我现在给你们送来了,接下来可就要拜托你们照顾了。”

那两个孩子很快也领到了同样的衣服鞋子和书包,一个女学生还给他们端来了稀饭:“太饿的人不能马上吃干的,先喝点儿粥吧,姐姐一会儿再给你们拿馒头。”

也许因为面对的是女孩子,两个孩子没有刚才那么害怕了,其中一个问道:“姐姐,我们这是要到哪里去呀?”

“去学堂念书呀!这样你们长大了才会成为有出息的人。”

孙中山听了这话,才注意到窝棚的门口贴了一幅字:

“天子重英豪,

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

惟有读书高。”

那是北宋汪的《神童诗》中的一,再中国的读书人中,没听过这诗的只怕没有。

“那个张文英也太狂忘了,他以为他就是天子吗?”说话的是汪兆铭,很有些忿忿不平,不过说起来张文英就是真的想当皇帝也不是不可能。

当然,孙中山本人可不这么认为,在他看来,张文英不过是在劝孩子们读书罢了。至少到目前,张文英的所作所为孙中山还都是想当赞许的,他甚至觉得这与自己的理想国已经相当接近了……

“走在上海的街头,你随处都可以看到正在迅捷的军队。至少到现在,那个叫张文英的还没有在上海建立警察制度的意思,社会的治安被完全的交给了军队,当然,这也有可能只是他的权宜之计。其实我想说的并不是这些,我想说的是上海现在的治安异乎寻常的好,比起伦敦或是欧洲的其他哪座城市来一点儿也不逊色。我们都知道,贫困是一切犯罪的温床,中国人有句古话叫‘穷山恶水出刁民’,大约也是说的这个意思。我所听到的上海应该是个百姓流离失所,犯罪猖獗的地方,简直就是人间地狱,有人还不怀好意的预言说上海即便可以勉强保住暂时的安宁,也会在半年内彻底地沦落。我想说的是,我亲爱的朋友们,这绝不是事实,起码与我看到的并不相符。成千上万的人被召集起来,修桥铺路,建设厂房港口,他们被承诺包吃住,还能领到一些钱,原本应该流浪在街头的小乞丐们被送进了学校,如果说这里是地狱,那么哪里又是天堂?……”

《泰晤士报》的驻华记者莫里循对于张文英并没有什么好印象,不过作为一名优秀而有原则的记者,他还是客观的记下了自己所看到的一切。与工部局的薰事和领事馆的老爷们不一样,莫里循看到了张文英的努力,也承认这些新政策使上海保持了一个平稳的局势,更重要的是,当那些工程完成后,很快便可以看到经济效益,暂时的财政紧张一旦过去,便是飞展的繁荣景象,而这种繁荣也会以上海为中心迅扩散到整个长江三角洲甚至更远的地方,至于那些正在读书的孩子们也可以为接下来的工业化提供高素质的人才。

就在当天晚上,莫里循给伦敦方面和北方的袁世凯分别了报,在他看来,他们当初对于张文英的重视是很必要的,而自己这次相对有些后知后觉了。

当然,作为袁世凯的朋友和清廷的支持者,莫里循并没有因此而看好张文英。在北方还有精锐的北洋军,英国和日本也会给予财政和军火方面的支持,俄国人的态度还很暧昧,但至少不会支持张文英,张文英控制的地盘还小,在国内的根基也不深,在南方还有大批忠于清廷的军队,相比而言张文英的军队就太少了。对了,日本人在上海南边的金山卫还有一支不算小的军队,那对上海绝对是个威胁……

最新小说: 裂石响惊弦 混在古代当王爷 军伍行 黑龙新传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