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级的巨大分化,从一开始便就使得领兵者只是将士卒当成了他们实现抱负的工具,而并没有当成一个活生生的人来看待。
连坐,杀头,逃兵要被惩罚全家,叛将要被诛灭家族。
若以后世的眼光来看,这样的军法都已经不能说是不近人情了,而是赤裸裸的血腥野蛮。
但对于现在的领兵者而言,严刑峻法却是他们约束帐下士卒最好的手段,乃至于有了“何以让士卒不畏死?对曰:使卒畏法胜于畏死,则卒不畏死也!”的说法。
当然,这样的行为其实也是最低效的。
因为士卒到底不是工具,他们也有着自己的思想。
你压迫他们,就像是压迫弹簧,你用的力量越大,压迫不住时的反弹也就会越大。而真要等到士卒因为你的压迫都不再畏惧死亡时,那作为施压者的你,末日还会远吗?
所以后来孙武等兵家才会说出“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的话来。
不过虽是这样说,但由于受时代的限制,即便是像孙武这样千古留名的军事家,对于士卒也就仅仅只是局限于刑法的约束和恩义的结交上。
骨子里还是将士卒当成了用来实现抱负的工具,而非一个能与之平等交流和沟通的“人”。
其中的差别,看一看后世新华夏便就知道了。
新华夏建国时,为了支援高丽,抗击大美利坚,保卫襁褓中的国家。烈士被烈火焚身却依旧紧要牙关,不动声色。
将士们在寒冷的冰天雪地之中伏击敌人,躺在雪窝中,因缺少取暖物资,几乎成班成排的冻死在白雪之下却依旧不离开岗位半步。
他们这样做,难道是因为惧怕国家的刑法吗?难道是因为感念将军的恩情吗?
显然都不是!
而是因为他们有着更加伟大的信念,这种信念甚至超越了生死!所以为了实现这种信念,他们可以毫不犹豫的献出自己的生命!
“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说的便也就是这样的行为了。
是以在赵旭看来,这样的人如果存在于这个时代,那么有一千人便就足以称雄一方;有一万人就足以横行天下;有十万人就足以所向无敌!
所谓“必死不如乐死,乐死不如甘死,甘死不如义死”便也就是这个道理了。
不过自身能力有限,赵旭纵然有心,但扪心自问,在这个家天下的时代,赵旭也训练不出那些为了心中正义而自愿殉道的勇士。
但若是从士卒的心理入手,关心士卒的生活点滴,进而训练出一批乐于为他效死的勇士,赵旭倒也有一些把握。
所以当他想到这里,一双眼睛随即也就不由放在了赵晆的身上,对他问道:“在这方面你主意多,你有什么方法,能够让士卒变得欢乐起来吗?”
“……,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