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内阁设立以来,李云中明显清闲下来,胡以晃、陆建瀛、蒙上升、常大淳四人每天都要到文渊阁处理政事,分担李云中的压力,李云中也经常会到文渊阁与他们商量、决定军国大事,让他们感觉到受重视,要不然以后谁还会愿意进阁执政。</p>
“启禀皇上,江西都督赵烈文的奏折,请皇上过目。”陆建瀛已经养成了习惯,遇到军机战事的奏折就交由皇上过目。</p>
李云中接过奏折,翻看起来。</p>
湖北太平军节节败退,东部,南部,北部地区全部失守,武昌被包围,胡林翼也没有急于攻打,反而率军攻打西部的汉川,看来有意将武昌孤立。</p>
看完奏折,李云中叹道:“没想到湖北战事那么激烈,太平军两次攻占武汉,都被清军攻破,幸亏当初汉军没有参与争夺。”</p>
胡以晃放下手中的折子,深思熟虑起来:“微臣在安徽任职期间,仔细分析了曾国藩建立的湘军,湘军的根基在湖南,曾国藩屡次战败损兵折将,都能迅速恢复元气,这都是是湖南人不竭余力支持的结果,太平军愚钝,在湖北与湘军决战,虽能取得一时上风,终究会被越来越强大的湘军击败。”</p>
李云中赞同道:“湘军越败越强,天平军越战越弱,这样僵持下去,湘军的实力迟早会超过太平军,武昌难保。”</p>
陆建瀛也听出了关键所在,问道:“那洪杨为何不下令攻打湖南呢?反而派兵攻取湖北,这不是舍本逐末!”</p>
李云中想到杨秀清的个性。笑了起来:“当年长沙一战,真把他们给打怕了。况且去年太平军又在湖南战败,损失数万人。”</p>
常大淳脸色郑重:“微臣乃是湖南人。最了解他们的习性,皇上要攻打湖南,需三面进军,第一路由岳阳攻占湘乡,围困长沙,第二路由江西进军攻占湘潭,与第一路汇合,第三路由广西入湖南,断绝湘军退路。这样一来,湘军军心必然慌乱,皇上趁机招降纳叛,曾国藩也只有引颈待戮份。”</p>
李云中头:“不错!攻打湖南必须一击必杀,否则后患无穷!曾国藩坚毅果决,几次陷入绝境都能坚持下来,麾下不乏勇猛智谋人物,他不是一般的文臣将领。”</p>
陆建瀛道:“启禀皇上,微臣在清廷为官之时。有许多学生下属,微臣愿意写信召他们投靠大汉!”</p>
这件事陆建瀛考虑了好几个月,一开始时,羞于写信。那样会破坏他在学生中的形象,后来李云中称帝,大汉越来越强。陆建瀛的心思又变了,第一次觉得他降汉的决定是无比正确的。既能驱除鞑虏,恢复汉家衣冠。又能保住性命,继续为官,现在他陆建瀛官至宰相,这在大清是梦寐以求而不得的职位。</p>
李云中意味深长的问道:“爱卿真的决定了?”</p>
陆建瀛老脸一红,回道:“微臣既然做大汉的官,就要为大汉全心全意的效力,以前微臣担心大汉微弱,学生不肯前来投效,如今大汉攻城略地,版图一再扩大,统一天下的形势逐渐明朗,有识之士争相来投,我这也是为他们好,免得在大清为官,被皇上俘虏。”</p>
常大淳也心甘情愿的补充道:“微臣也愿写信给亲友,让他们投效大汉,请皇上将他们的家人接来南京,也好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p>
李云中兴奋道:“准!”</p>
蒙上升看着陆建瀛、常大淳一副豁出去的模样,想起公开他们投降的后果,也许是身败名裂,幸灾乐祸的心思都没有了。</p>
胡以晃又看到一份福建的奏折,打开看了一遍,对李云中禀报道:“皇上,福建左宗棠来报,广东、广西共有几十万天地会的会党与他联络,谋求大汉官职,左宗棠也不知如何处理,请皇上决断。”</p>
李云中吩咐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既然左宗棠为征南大将军,这些事情就由他处理,不必报到南京请示,万一耽误了前线军情,反而得不偿失。”</p>
胡以晃头称是,立马在奏折上批示。</p>
李云中看着户部报上来的账单,训斥:“户部做的是什么账单,乱七八糟,不知所谓!”</p>
蒙上升赶紧丢下手头事务,请罪道:“微臣知罪,请皇上恕罪,户部人手奇缺,计算每年的赋税实在是力不从心。”</p>
李云中看着上面全是繁体字,难看又难认,没有一个阿拉伯数字,吩咐:“户部马上拨银三万两,建立一座技术学院,专门教授学生算术方面的学问,中国那么多的人才,总有几个对这方面擅长的人物,至于壹、贰等数字就学习洋人的那一套,简洁易算,通俗易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