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皇太极点自己的名,多尔衮转头看了看阿济格和多铎,见两人微微摇头,多尔衮轻叹了口气道:“皇上的主意是不错,不过臣弟以为皇上忽略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哦?说来听听。”皇太极微笑道。
多尔衮道:“皇上,咱们刚刚输了一仗,兵力损失不小,由于蒙古方面已经投降明廷,咱们的兵力已经无法恢复到以前的水平,虽然以咱们大清现在的实力依然可以对付朝鲜,但是对朝鲜作战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结束的,若是明军趁机对咱们出手,朝鲜的兵力撤不回来,咱们剩下那点儿部队如何能抵御得了明军?”
皇太极点点头:“十四弟所言甚是,不过你说的我也考虑过,联己派出探子到南朝打探过,松锦一带祖大寿和吴三桂二人并无动兵的迹象,山海关曹文诏的部队更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而且现在正是冬季,南军不耐严寒,就算想打,也不会在这时动手
。只要咱们能在春季以前拿下朝鲜,以联看来,完全不用担心无兵抵御南军。”
“皇上,水无常势,兵无常形,曹文诏身经百战,作战经验极其丰富,前次袭击蒙古诸部,曹文诏在大同一线始终按兵不动,但是一旦发现机会,当即挥军北上,一战便将蒙古三大部落击溃,可谓深谙用兵之道。若是我军东征,他必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以臣弟之见,此次东征朝鲜,还是慎重为妙。”多尔衮道。
皇太极闻言微微点了点头:“十四弟所虑不无道理,这个曹文诏确实难缠。可是咱们现在人口不足,若是不从朝鲜方面补充人口,来年春耕恐怕就会出现问题。”
多尔衮忙道:“粮食确实是个大问题,不过臣弟以为咱们没有必要出动大军东征朝鲜,只需就近掳掠人口即可。”
皇太极摇摇头:“十四弟,现在不征朝鲜不行啊!如果再拖一段时间,大清就会面临太祖时期的局面,蒙古己经投降南朝,若是朝鲜重新倒向南朝,到时大清三面受敌,那时可如何抵挡?”
多尔衮忙道:“皇上所虑极是,不过依臣弟看,照眼下的局势只怕朝鲜很难臣服,除非换一个亲近咱们的人担任朝鲜国王。”
皇太极闻言思索了一会儿,轻轻点了点头:“联记得朝鲜前国王李挥好像还没死吧?如果咱们能扶持李挥复位的话,他必倾向于咱们大清。”
多尔衮摇头苦笑道:“李挥的双眼己经瞎了,他的子嗣也被李棕杀掉了,他这一支人基本算是废了。
“那还有别的人选么?”皇太极道。
多尔衮摇摇头:“剩下的大多威望不够。”
皇太极点点头,沉吟了一会儿忽然笑道:“威望不够怕什么,只要有资格就行。有大清在背后支持他难道朝鲜还有人敢再发动一次兵变不成?咱们还可以派个人到朝鲜担任摄政,如此一来,朝鲜之事可定“皇上英明,这样吧,既然皇上决心东征朝鲜,那这件事就交给臣弟吧。臣弟也不用多少兵马,只要十二哥和十五弟两旗协助即可。”多尔衮笑道。
皇太极摇摇头:“只带两万人怕是不够,联再给你拨三个汉军旗,凑足五万人马,希望十四弟能一战功成。”
“皇上放心。”多尔衮拱手道。
犹豫了一下,多尔衮接道:“皇上,现今大清的局势有些艰难,臣弟走之前,想给皇上提个建议。”
“十四弟请说。”皇太极道。
“皇上还记得天聪元年跟袁崇焕议和之事么?”多尔衮道。
皇太极笑了笑:“自然记得,袁崇焕打仗虽然厉害,可惜战略眼光极差,当时正是我大清困难之时,他私下跟咱们议和,这才让咱们从容渡过那次难关
。”
说着皇太极忽然猛地一抬头:“你是让联跟南朝议和?”
多尔衮点点头:“皇上,南朝武器犀利,咱们大清万万不是敌手,唯今之计只有拖延时间,然后抓紧生产枪炮,如此才能跟南朝抗衡。”
“只怕李景不会答应跟咱们议和。”皇太极摇摇头,轻叹了口气道。
多尔衮笑了笑:“答不答应得看是什么条件,另外咱们议和是为了拖延时间,拖得时间越长对咱们越有利,皇上何必在意李景答不答应,只要用这件事拖住他就行。”
皇太极点点头:“容联仔细考虑一下,毕竟议和事关重大,而且开什么样的条款对咱们有利都需要仔细斟酌一番才行。呵呵,就算是假议和,咱们也应该做的像真的一样,你说是吧?十四弟。”
“皇上圣明。”多尔衮笑道。
皇太极深深看了多尔衮一眼,对范文程招了招手,起身往殿后走去。
见皇太极离去,多尔衮对阿济格和多铎微微点了点头,两人意会,待诸臣离开,方才缓缓出了宫殿。
“十四弟,有什么话说么?”阿济格问道。
多尔衮点点头:“十二哥,十五弟,你二人回去后,马上开始准备出征事宜,东征朝鲜事关我大清的命运,不可轻忽。”
“此话怎讲?”阿济格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