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过了很久很久,何敬平才开口,声音有些怪异的空洞:“那你觉得……他该怎么打才对呢?”
“用生胶颗粒胶。”王超的语气很肯定:“既然力气不足,那就干脆不要旋转,只要别吃对方的旋转就行了,正好生胶就能满足这个条件。”
何敬平坐在宿舍床头,仿佛已经失去了灵魂。
事实上,两千多天的时间里,他确实从未考虑过生胶这回事。
他让罗九试过无数种胶皮,却没意识到,正是在无尽尝试的过程中,他已不知不觉落入了“唯器材论”的思维陷阱之中。
不是他孤陋寡闻,而是因为在乒乓球发展的过程里,生胶早已被淘汰了很久很久。
在何敬平的记忆中,生胶颗粒还是华国乒乓玩直板快攻时候的打法。
那还是小球时代的事情。
华国老一辈乒乓球员用直板快攻苦苦对抗欧洲的横板弧圈打法,在对抗了很久之后终于意识到自己的技术是落后的,即便再多的训练和再精妙的算计也弥补不了这种本质上的差距。
于是新一代乒乓球员也开始横握球拍,开始以弧圈对抗弧圈,以力量对峙力量,在技术上追平欧洲之后,华国球员再度踏上世界乒坛之巅。
从那之后就有了横直之争,横板弧圈也开始在整个亚洲大行其道。
当代乒乓球技术追求旋转,追求多回合相持,追求单板质量,追求全台进攻,当乒乓球在空中划过一道道圆滑的曲线时,既有美轮美奂的视觉效果,更有极强的杀伤力,是当代球员心目中最先进的打法。
但生胶有什么?
它不能制造旋转,也不怎么吃旋转,打不出弧圈来,它打出来的球不好看。
它很快,同等力量下,比反胶击出去的球速快百分之二十到三十,但球身上附加的力量却并不算大,对方接球的难度也就不大。
它击球下沉,有些飘忽,因为触球的是浮在表面的一枚枚颗粒,所以常会因为颗粒在那一瞬间不可控的形变而制造出让击球者自己都莫名其妙的怪球来。
这种不可控虽然会让对手判断失误,却也会让自己接球自杀。
最重要的是,它打不了相持,一旦退台就是一个死,而男乒的比赛退台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无论怎么看,这都是早已被时代淘汰的东西。
但何敬平毕竟不是只知道照本宣科的普通教练,他是一代宗师,有着看穿本质的眼光。
所以他细细琢磨,越琢磨就越是觉得,这胶皮让罗九来打,理论上还真没啥问题。
你反手弱,那你就避免跟对方拼旋转,你选择快速弹击,用速度来破旋转——这种弹击在具体操作上甚至可以借鉴一下直板的反手推挡。
而当球回到正手,罗九超卓的手感可以让他在正手相持中绝不落下风。
当你不退台时,你既可以正手台内挑打,也可以反手台内弹击。
当你退台时,你可以正手弧圈球相持,如果一定要用反手,也可以切一板。
生胶切出来的球飘忽不定,轨迹怪异,虽然失误率偏高,但对方接球的难度岂非也是同步提升的?
虽然弧圈和弹击是两套截然不同的体系,对手腕动作和发力方式的要求都不一样,但何敬平相信,凭罗九的天赋,应该可以把这两套相对别扭的东西糅合到一起去。
而当糅合成功,别扭的就是罗九的对手了。
以后任何人跟罗九打,都要同时应对两种完全不同的球路。
当然,王超这个提议最大的意义在于,他真的解决了罗九左手衔接的问题。
所谓衔接流畅,本质上不就是一个快字?
这个世界上,还有比生胶更快的胶吗?
没有。
何敬平不断的深呼吸,努力将心中一股一股要涌起来的情绪压下去,最后带着些难以置信的猜测心态,低声问道:“那你今天下午的打法……”
“没错啊,从您这里学的。”
王超笑得坦然:“您不是说,罗九打赢了孙天龙,您才收我为徒吗?所以我就想着,能不能帮罗九找一找问题。我最近一直在看他的比赛视频,结果看了很多场之后,我忽然觉得他的打法很不错,我很喜欢。”
何敬平张了张嘴,没吭声。
他已经有些麻木了。
如果说白天的王超表现出来的是超卓的天赋与技术,那么这一刻的王超已经有些像是一个怪物了。
在宿舍昏暗的灯光下,他仔细打量这个少年的眉眼,仿佛要看透他人皮下面藏着的某种超乎寻常的存在。
他当然什么都看不出来。
所以何敬平最后也只能自嘲一笑,觉得自己大概是孤陋寡闻了。
大概真正的天才确实能天才到这个地步吧……
不但学会了自己的打法,还找到了罗九的问题……
这让何敬平找谁说理去?
“我也是运气好,因为这段时间都在练习正手直板,正好明月球馆提供的公用球拍就是生胶颗粒的,我上次用的时候觉得不错,所以定制球拍的时候就特意要求了反面生胶。”
王超算是给了何敬平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然后我才发现,生胶其实比我想象中更有趣一些,也恰好可以解决罗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