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亮在武昌天天琢磨着奇思异巧之物,候官城里的葛参正准备着再次出航新设立的台湾郡之事。
陛下有意将夷州岛改设台湾郡的事情,早通有四海商铺的信鸽传到了候官。但葛参不睱在候官等待朝廷的诏书,他受命再次出发前往台湾。这次,他将领着另外两艘楼船一同前往。楼船上装上了准备发配夷州的500余罪民,还有新近招揽来的一些疍民。还有垦荒必备一些农具与种子、100多头牛及大批的粮食。
500多罪民多是前两年建业之乱时孙竣、孙綝等人的亲族以及一些叛乱参与人员,也有一些新近被判死罪免死发配的人员。这了能管理好这些发配的罪民,林牧还派出了近100人的近卫押送,这近百人,将与已经驻守台湾的姜山部合编为一个连,以后将作为台湾郡最基本的武装力量。
这次。四海商铺也派了好些主事前往,以期在台湾规划垦农场,准备来年种植甘蔗。
发配的罪囚们在近卫军兵枪押迫之下,哭哭啼啼地上了船,沮丧地去面对自己的未来。而以翁阿公为首的一些疍民,却挑着自己仅剩的一些家当,高高兴兴地走上楼船。
人上齐后,葛参一声令下,挥别了码头上送行的林牧等人,领着别外两艘楼船,启锚出航。
楼船仍是原来的楼船,这十余天,在候官造船场的匠师们紧急改造下,好似变了个样子。损毁的部分全部进行了修复,顶层甲板上,紧急加上了两列硬帆,尾舵也进行了小小改善,使航船操纵更为灵活。
出航时机是林牧与诸位疍民一起研讨出来的,近期,海面平静无比,一直吹着东北风,航船要顺风直抵台湾。
不到两个时辰,三艘船就顺利地抵达了闽江口。闽江口外的川石岛上,百余人正忙碌着修建灯塔。
经舰队与研究院的专家协商,速个建安郡沿海,将在闽江口的川石岛、江口以北南杆塘和江口西南的海棠岛及江口东南的东犬岛上各修一座灯塔。估计船队从台湾回来,就能看到晚上在海面上闪耀的灯塔了。
船队再没有前往南杆塘,而是在川石岛外就直接向东南行驶,准备前往东西犬岛,准备在东犬岛靠岸过夜,次日再直航台湾。东西犬岛是上次12号船队发现标注的,离闽江口只有四五十里,岛上驻有疍家渔民。
下午,船队顺利到达东犬岛,靠岛边下锚,准备晚餐过夜。葛参与另外两船的船长孙玉、朱顺及翁阿公等人乘着小船上岸视察了一番。海岛上渔民不多,但与翁阿公都挺谈的来,十分的热情。
聊了会岛上塔建设及台湾郡之事,众人就回船就餐休息。次日,船队再次,航向东南方向。这次是顺风行驶,三艘船列队出发,以每时辰四十余亩的速度日夜兼程前行,终于在次日的中午到达了台湾岛沿海。跟据上次的海图,葛参很顺利就得知了自己的位置,接着又向北沿岸行驶了十余里,再次抵达了被舰队命名为淡水河的河口。
三舰接着溯江而上,前往半月前留下落脚点。
船队的到来,早已被哨塔上的哨兵所发现。基地附近的留守人员都激动地跑到河边,大声地呼喝着,在这远离大陆的静谧的海岛,留守的众人好象从未有过的孤独,见到前来的队员,又无比的欢快。
由于天色渐晚,船上的人没有下人卸货,葛参等三个船长领着一些人用小船接驳上了岸,商议明天的安排。姜山在岸边迎着众人来到岸边的落角木屋。
这些天,留守的人员并没有闲着,他们在落角点的四周,清理出了一大片的场地,并搭建了好些木屋。
“船长,大家都天天盼望着船队呢。”姜山呵呵地笑道。
“是啊,是当心把你们丢在这了吧。放心,咱们大吴的近卫军,从没有丢弃兄弟的说法。”葛参笑道,其它也跟着哄然大笑。
一众人边说边笑进了一间较大的木屋,留守的人员四处搜罗来一引起木头做的凳子。
“怎么样,这边过得还习惯吧。”葛参问道。
“还可以吧。就是心里有些不踏实。楼船过后,我们留守的人员,一边清理四周树木柴草,搭建木屋,另一方面,也加大了搜索范围。”姜山汇报道。
“哦,有情况吗”
“船长,我们发现土著的野人了,可惜他们一见到我们就跑到深山里去了。连阿公也听不清他们讲的话。”
“哦。人多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