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任何一个海军大国而言,一支兵种齐全、阵容均衡的舰队都是其实现野心的根基。实际上,即便是德国这种没有太多海外殖民地需要保护的国家,其用于和英国结盟的“风险舰队”也需要相当数量的巡洋舰填充其中。因为一场决定国家命运的海战并不是只有身披重甲的战列舰排成战列线对轰这一种形式,侦查、跟踪、搔扰、护卫、狗斗等轻型舰艇的活动必不可少;如果轻巡洋舰们能够成功对敌方实施侦查,或是有效完成对己方主力舰艇的护卫,那么则完全有可能改变整场海战的结局。
在此之前,德国海军轻型巡洋舰的发展并不如人意。一方面是由于基尔运河在1**5年的再度扩建,使得海军所能使用的经费骤减;而在提尔皮茨的规划中,德国海军的建军目的就是为了进行正面决战,主力舰建造的经费必须优先保证。因此,提尔皮茨只得把屠刀伸向了轻型舰艇部队,在这一吨造价远高于主力舰的舰种领域大砍特砍。除此之外,造成这一现象的另一层原因,则是由于清英在此之前所提出的两个理念。根据防护巡洋舰无用论和战舰适当大型化理论,造防护巡洋舰不如造装甲巡洋舰,而造装甲巡洋舰不如造大型化的决战型装巡;战舰吨位便层叠拔高,最终一发而不可收拾。
在这两点的共同作用下,德国于1**5到1901这7年的时间里只开工了4艘2200吨级的小型巡洋舰,而其20.5节的最高航速和10门105毫米炮的较弱火力,也确定了它们只适用于对主力舰队实施护航。相比于同期列强开工的大吨位防护巡洋舰,德国这级2200吨的“瞪羚”便真的宛若一只无害的羚羊了。
直到1901年岁末,大幅扩建的基尔运河正式通航,海军不仅扔掉了这个每年持续吞金的包袱,更在提尔皮茨的努力下得到了海量的国会拨款,新型巡洋舰的设计才又从严厚的冰封中龟裂消融。而此时的清英也已经等到了发展小型快速战舰的契机——帕森斯蒸汽轮机上舰装备。这种新型机械虽然在功重比上较德国最新的往复式蒸汽机并不占优势,但胜在高速状态下拥有相当优越的低震动姓和低磨损姓,可使得巡洋舰的航速轻易突破23节的瓶颈,并且不会像使用往复式蒸汽机一样因高速下的剧烈磨损而使航速在服役很短时间内便出现降低的现象。这对于战斗力保持和曰常维护而言无异于是有着巨大的好处。
事实上,清英之所以会默认提尔皮茨在1901年之前对小型巡洋舰近乎一刀切的预算砍断,其目的也就在于此。使用往复式蒸汽机的小型巡洋舰最多也就能跑个22节出头,就算是强行通过增加锅炉来将航速提升到23节以上,等用个一两年也会因为机械磨损而被打回原形。很明显,这种速度的小型巡洋舰在进入无畏舰时代之后将几乎完全失去效用:连吨位比它大将近10倍的战列舰,其航速都几乎能与之持平,那这些小型巡洋舰还混个毛啊?
不过这一问题,随着帕森斯蒸汽轮机在小型舰艇上的成功使用已经迎刃而解了。1902年,在提尔皮茨长年累月在国内的造势和鼓动下,德国国会通过了第二个海军扩充法案,其中便规定了公海舰队所需的小型巡洋舰数目。而清英也正乐于见到这一情况,并再度参与到了小型巡洋舰的设计中去;他决定将尽数革除历史上德国轻型舰艇所存在的弊病,重铸一支崭新的德国轻巡洋舰分队。
历史上,德国海军的轻巡洋舰在1913年前就是一个悲剧。英国在1909年开工的布雷斯托级上就装备了152毫米l50舰炮,而德国直到1912年所建造的雷根斯堡级,却仍旧装备的是105毫米火炮。虽然双方火炮的口径看起来相差不大,但前者的单发威力足足是后者的3倍以上,德国小型巡洋舰在火力上被英国人完爆。
而如果仅仅是这样倒也罢了,毕竟德国105毫米炮的射速是英国152毫米炮的接近3倍,在巡洋舰之间的近距离交战中,双方的投射量可以认为是大致相当。但令人无语的是,德国人竟然把他们的火炮沿船舷两侧、以甲板炮和炮廓的形式一字排开,这意味着他们的舷侧火力只有全部火炮的一半!而英国战舰却由于其战舰首尾的单装火炮能够指向两舷,在火炮利用率上更胜一筹,由此形成了对德国巡洋舰的火力优势。即便是小型巡洋舰的作战环境与主力舰迥然两异,在恶劣复杂的狗斗环境中也经常需要用到另一侧的火炮,但也不带是德国人这么玩的!从1**8到1912年,他们建造的所有小型巡洋舰,都是在首尾的两侧并排装备一座单装105毫米甲板炮;这只要是敌人出现在舷侧,另一侧的单装炮就只能是干瞪眼。相比于威廉皇帝那份“铅铸的鸭子”中首尾各一座双联装甲板炮的优越理念,德国设计师的奇葩思路简直是令人无法直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