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周盼弟相助,柴娥英带孩子轻松多了。
换尿布,洗尿布,以前都是柴娥英自己做,庐陵王妃和姜嬷嬷忙完了手里的家务,才会来帮忙。
李兴茂白天去看农田,只在吃饭和晚上休息时来帮下忙抱抱孩子。
大多时候,是柴娥英自己做,她又是新手娘,常常忙得手忙脚乱。
遇到孩子莫名啼哭,怎么也哄不好时,她也跟着流泪。
有周盼弟帮她,她就轻松多了。
别看周盼弟是个十一岁的小姑娘,懂得可不少。
从小生活在村里的她,各种事情都听说了一些,谁家的娃儿怎么带的,谁平时怎么做家务的,她都听在耳内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十一岁的年纪,有着十五六岁的知识与稳重,让柴娥英惊讶之余,又很欣慰。
她感激李玉竹给她找了个好帮手。
南院屋有三间屋,中间正堂,左侧间是安排给孩子们睡的卧房,如今空着,因为果果和景儿在北院屋住,由庐陵王妃带着。
右间大卧房是柴娥英和李兴茂的屋子。
为了随时找到周盼弟帮忙,柴娥英将周盼弟安排在左侧间的卧房中。
见周盼弟和柴娥英相处得还算不错,李玉竹去厨房看宋春娘做事。
厨房中,正忙得热火朝天。
庐陵王妃正带着宋春娘和两个女儿一起做晚饭。
家里有多少人,平时用多少米,烧多少菜,菜烧什么口味,庐陵王妃对宋春娘一样样说了。
宋春娘掌勺,二女儿周招弟洗菜切菜,小女儿周再招掌灶。
分工明确,一点都不乱。
家里的大人加孩子,如今有二十之多。
虽然做的饭菜多,但对曾经在村里帮人烧过流水席的宋春娘来说,二十个人的饭菜,根本不算多。
周家有钱,祖孙四代都住一起,加上长工,人也不少。
她常年烧一大家子的饭,早已习惯了。
李家的锅灶虽然是第一次接触,但也只花了大半个时辰就烧好了八样菜,二十个人的饭。
因为人多,菜的份量也多,好几样的菜都装了三四份。
柴娥英吃的依旧是月子餐,和李兴茂在南院屋单独吃,今天多了周盼弟,庐陵王妃多备了一个人的饭菜。
奶娃的妇人不能饿,庐陵王妃让宋春娘先盛了她两口子的饭菜,让宋春娘的二女儿周招弟端去南院屋。
再是贵伯和李玉恩的两个护卫,在前院倒座房吃,由宋春娘给送去了。
姜嬷嬷在卧房睡着,由李玉竹端去了。
庐陵王夫妇和三个孩子,还有李家两姐妹和李兴盛穆元修在北院屋吃饭。
宋春娘带着二女儿将饭菜端了过去。
还有多的饭菜,宋春娘带着二女儿和小女儿在厨房吃。
安排好各人的晚饭,庐陵王妃对宋春娘道,“以后没有特别的提醒,没有人来家里的话,就这么安排吃饭。晚饭八样菜,午饭十样菜,早饭熬粥或煮面饼汤面条汤可都以,再烧三四样小菜,少奶奶那里是月子餐,她的早饭我单独做,你不必操心她。”
宋春娘一一记下,“晓得了,李太太。”
大家各自去吃晚饭。
今天的晚饭,换了个人做饭,口味自然和以往不一样。
本以为,宋春娘匆匆忙忙来做的饭,不太好吃,没想到,一点都不比做了四十多年饭的姜嬷嬷手艺差。
而且,似乎味道更好。
姜嬷嬷年纪大,牙齿不好,胃也不好,喜欢吃软糯的饭菜,但李家人除了贵伯是年长者,庐陵王夫妇也才四十多岁,其他人更年轻,都不喜欢软糯的菜饭。
本着尊重烧饭人的礼貌,哪怕再不好吃,大家也从不说姜嬷嬷,姜嬷嬷烧什么饭菜,大家吃什么饭菜。
但年轻的宋春娘喜好烧脆硬些的饭菜,这就正对大家的口味了。
连庐陵王也赞不绝口。
吃好晚饭,宋春娘带着两个女儿洗碗。
掌灯时分了,又到了一天中的休息时间。
姜嬷嬷不再烧饭,她的那间卧房,腾出来让给了宋春娘母女住,庐陵王妃将她安排到了李玉竹她们那排屋中的一间卧房里。
那里的三间屋子,只有一间住了李玉恩,一间给李玉竹做了库房放药材,另一间空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