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是换了个敌人,自己还是在靠边站,那这次谋划的含金量就打折了不少,甚至白白为别人做了嫁衣。
何进望着远去的御林军队伍,怔怔出神,他对王芬的做法有点摸不透底。
本来袁绍给他的建议是陛下离开京城后,他和百官就假传圣旨招各路兵马进京清君侧,诛杀十常侍,因为是百官的共同行动,还有在野的官员、军队策应,皇帝也不会把他们怎么样。
何进想得更远,皇帝一但就此忍了,他就会以此为契机更进一步,直接掌握朝堂,连皇帝也要听他的。
但是后来越琢磨越觉得风险大,又和妹妹何皇后悄悄商量了一次,何皇后一听大吃了一惊,差点就告诉了汉帝刘宏。
何皇后的观点很明确,也很一贯——大将军被朝臣们当枪使了。
一旦这次兵谏结束,皇帝发怒,朝臣们肯定会把大将军推出去受死,根本不可能一致对抗皇权。
所谓什么大将军要掌控朝政、权倾朝野之类的幻想纯是白日做梦。
何进惊出一身冷汗。
兄妹俩商量的结果是让王芬在冀州向陛下请旨,由皇帝下旨调动各镇兵马,诛杀十常侍,这样他们的目的也达到了,又不会背上叛逆的罪名,也避免了弩射出头鸟的下场。
此计简直完美,可谓一石多鸟,关键是王芬也同意了。
但是随后王芬请旨在冀州起兵,这让何进感到不安。
看来王芬的立合肥侯为帝的计划还是没有放弃,而且这个计划并不是何进起初想的那样,带兵进京借着清君侧的名义杀死十常侍,顺便立了合肥侯。
看这样子似乎是要直接弑君,然后就地立下新皇帝。
那样朝中掌权的岂不是就成了王芬?我们都白忙了,不能这样,他立他的合肥侯,我立我的辩儿,这事儿得回去再和妹妹好好商量商量,袁绍的意见也要听听,他是个难得的多智多谋之才。
……
嵩山之上,此刻也忙得热火朝天,他们已经得到皇帝会驾幸嵩山的消息,他们得忙着做好迎驾准备。
将大路整修一番,又训练军卒们列阵,当然不是五行大阵或者鸳鸯阵,只是几个方阵而已,只需要精神、看着整齐就行,到时候让皇帝检阅一下。
还有旗幡要换新的,军士们的衣服全部浆洗一遍,还有皇帝要不要在山上用餐,要不要看山景等等,这些都要想到。
刘延知道,这个扑街皇帝的玩心大,必须多做几套预案。
虽然他对刘宏的一些理政做法嗤之以鼻,但人家毕竟是皇帝,要来你的嵩山大营看看,你必须得拿出十二分的精神来做好迎驾准备。
他写的那道表章,已经让人呈送过去了,好让皇帝提前对嵩山战事有个基本了解。
皇帝仪仗众多,行动缓慢,但京都雒阳距离嵩山也就二百里不到,第二天就到了。
刘延带领主要将官及自己的亲卫,在十里之外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