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贤王亦是安慰的。
他在治理虫灾时遇上了这个尚不及弱冠之年的孩子。
他的责任心是最打动他的地方。
那时候,因为受灾区的百姓数目不足,便号召尚未受灾的村子中人一同捕捉蝗虫以避免灾情蔓延。
然,民夫见识粗浅鄙陋,竟是想不通这样简单的道理,一个个的都不能积极响应。
就在贤王无奈之际,正是这位孩子动员了全村的百姓,并到他处陈明百姓之前所行之事的缘由,乃是由于官员多是鱼肉百姓之徒,又官官相护,乃至于百姓对于官员极为反感,有着深深的不信任,所以才会以如此的态度对待贤王的号召。
贤王对此人这样的作为很是赞赏,便决定将他引荐给皇上。
只是,心中却也是担心皇上会因着此人乃是他的引荐而不肯全心信任。
如今看来,甚好!
·
景月该走了,一位为国家社稷舍了身的女子,自是当得起群臣相送的。
景月走在皇上身侧行在队伍的最前方,在景月的后侧方,桀机紧紧相随,其后乃是一众公主,再后方便就是一众的大臣。
浩浩荡荡的队伍从清平宴出了宫门。
宫门口,皇上亲自将景月送上轿辇,深深地再看她一眼,下令道:“启程。”
八人台的轿辇缓缓离开了宫门,前方有侍卫开道,后方跟着送嫁的公主与大臣以及陪嫁的侍女,还有皇家备下的嫁妆,最后方则又是侍卫守卫。
浩浩荡荡的队伍达万人之多,从宫门口启程,一路穿街过巷,接受百姓跪拜,最终出了北城门,来到了柳亭。
柳亭得名于亭旁种着的大柳树。
本是送别处,人们伤别离,便取了“柳”之“留”音,栽一株柳树于此处。
已至柳亭,送嫁之人该要回去了。
都是些无关紧要之人,景月丝毫不放在心上,只是,看着景宁,她的眸子里不舍满满。
二人相看泪眼,无语凝噎。
然,该走的人终归要走……
片刻后,景月转身上了轿辇,队伍再次向北而去……
·
而相距千里的江南处,在汝城呆了许久的毓筱也再次动身,向着自己的目的地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