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夜,自由军官组织执行委员会发动革命。
参加革命的部队首先逮捕了全部高级军官,随后分头占领各兵种的重要据点以及重要的机场、桥梁和广播电台等。
到7月23日清晨,部队已取得胜利,控制了局势。
26日,宣布废黜国王法鲁克,以其子继位,同时成立革命指导委员会,由穆罕默德·纳吉布任主席,纳赛尔任副主席。
新政权宣布没收封建王室土地,取消社会等级和贵族称号,废除1923年宪法,颁布《土地改革法》。
次年宣布永远废除君主政体,成立埃及共和国。
奠边府战役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953年5月,驻印度支那法军制定了以奠边府为基地,准备在18个月内歼灭越军主力,夺回战场主动权的计划。
越军为粉碎法军企图,遂决定对奠边府实施进攻,由武元甲任前线总指挥。
12月,越军解放莱州后,先后集结4个步兵师(欠1团),1个炮兵师及其他兵种部队共4万余人,从南、北合围奠边府,然后向奠边府法军发起攻击。
战役从1954年3月19日~5月7日,共歼法军1.6万余人,击落、击毁法军飞机62架,俘法军卡斯特里准将及其全部参谋人员,加快了战争进程,对于签订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有重要意义。
奠边府战役是越南人民抗法战争中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战役。
战役的主要特点是:作战方式是对集团据点群的阵地攻坚战,战役规模大,持续时间长;作战地区是地广人稀的少数民族地区,交通条件很差,运输补给困难。
虽然人民军经历多年作战,但攻打敌坚固设防的集团据点群还是第一次。
作战中遇到一系列新的问题,特别是战斗激烈,伤亡较大,生活艰苦,对部队士气影响较大。
但由于进行了强有力的战役政治动员,因而保证了作战决心的贯彻和战役的彻底胜利。
自愿赔款的先例发生在哪两个国家?
1952年9月10日,德国和以色列的代表们在长长的会议桌两侧对视,签署了一项规定德国将向以色列提供近10亿美元作为纳粹对犹太人所犯罪行的赔款的协议。
这笔款项包括在战争中背井离乡的犹太人的损失费,其余部分交给流亡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
一位以色列政府代理人说,该协议“作为自愿赔款的先例,对世界有着道义上的重要意义”。
马林科夫等人的“逼宫”计划因何失败?
赫鲁晓夫在除掉贝利亚之后,陆续推出的一系列国内国际政策,受到马林科夫、莫洛托夫等人的强烈反对。
当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发表反对斯大林的“秘密报告”后,双方的矛盾更加激化,他们频频策划,企图一举罢免赫鲁晓夫的党中央第一书记职务。
1957年6月上旬,马林科夫、莫洛托夫等人趁赫鲁晓夫率团出访芬兰之机,制订出完整的“逼宫”计划。
赫鲁晓夫出访一回来,就被告知要参加一个主席团会议,内容是讨论“庆祝列宁格勒建城250周年”。
可赫鲁晓夫刚一坐下,马林科夫就率先开炮,痛批赫鲁晓夫的政策。
其他几位也纷纷出击,全盘否定赫鲁晓夫倡导的各项方针政策,攻击赫鲁晓夫背离集体领导原则,搞独断专行。
就在斗争白热化的关键时刻,朱可夫走进来说:“同志们,今天开会前一个小时,马林科夫找我谈话,他想拉拢我站到他们一边!”
听到这里,会议室顿时哑场了。
会议主持人布尔加宁见势不好,只得宣布集体休会。
苏共于6月22日召开中央全会,最终给马林科夫集团每人戴上一顶“反党集团分子”的帽子。
朱可夫则晋升为主席团正式委员,进入最高决策圈。
是谁帮助赫鲁晓夫搞掉了政敌贝利亚?
1953年3月,斯大林去世后,马林科夫、莫洛托夫和赫鲁晓夫都想上台执政。
赫鲁晓夫决定动用军队的力量先搞掉克格勃头子贝利亚,此时他想到自己早就认识的朱可夫。
实际上,朱可夫与贝利亚早在斯大林主政时就产生过矛盾,当时贝利亚捏造证据,将朱可夫列入一个“军人阴谋集团”,斯大林并不同意抹黑朱可夫,从而救了朱可夫,但从此朱可夫与贝利亚结下了仇。
在朱可夫的帮助下,贝利亚被逮捕,赫鲁晓夫顺利地取得了斯大林逝世后第一次党内斗争的胜利。
1955年,根据赫鲁晓夫的提名,朱可夫接替布尔加宁出任国防部长,1956年苏共二十大上,朱可夫被选为中央委员、中央主席团候补委员。
赫鲁晓夫为何解除朱可夫的一切职务?
1957年10月26日,出国访问的朱可夫返回莫斯科参加主席团会议。
会议对他提出了严厉批评。
赫鲁晓夫发言称:“在对待朱可夫的问题上,应当采取坚决的措施。
任何人,如果不服从党的利益,党是不会宽恕他的,不管他有多大的功绩。
这应当成为党的生活中的一条法则。”
最后,按照既定的程序,免除了朱可夫的一切职务。
赫鲁晓夫之所以要解除朱可夫的职务,是因为两人在军队改革问题上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赫鲁晓夫以改革者自居,军队改革是他全盘计划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而朱可夫则死抱住军队这一摊,不允许赫鲁晓夫插手。
于是,二人便水火不相容了。
同时,赫鲁晓夫内心也产生巨大的担忧,因为他明白威望日增、权倾一方的朱可夫既可以帮助自己巩固政权,也有可能帮助别人打垮自己。
这是他要解除朱可夫国防部长职务的主要原因。
谁是世界第一位宇航员?
尤里·阿列克谢耶维奇·加加林,1934年3月9日生于苏联。
他21岁参军,23岁从第一契卡洛夫军事航空飞行学校毕业后,驾驶过雅克—18、米格—15、米格—17、米格—21、伊尔—14等机型的飞机。
加加林头脑清醒,技术全面,他的各种测验和考试成绩几乎都是优秀。
1960年,他被选为宇航员。
1961年4月12日,莫斯科时间9时7分,加加林驾驶着“东方”1号飞船从拜科努尔发射场起飞,以1小时48分的时间绕地球飞行1圈后安全返回,降落在萨拉托夫州斯梅洛夫卡村地区。
加加林的成功使他两天后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
他驾驶的“东方”1号飞船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载人进入外层空间的航天器。
加加林完成了史无前例的宇宙飞行后,全世界都对他挥手致敬,到处都以鲜花迎接他,他的名字轰动一时。
后来他去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进修,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学院推荐他到高等军事学院研究生院当函授生。
正当加加林对未来充满信心的时候,灾难发生了。
1968年3月27日,他在一次普通的飞行训练中因飞机失事遇难。
为了纪念他,苏联把他的出生地改名为加加林区。
国际航空联合会设立了加加林金质奖章。
月球背面的一座环形山也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加加林成为宇宙时代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