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全世界各地弘法这么多年,遇到的佛教界的各路高僧数不胜数,可如果大家不谈教法还好,只要一开口,几乎都要倒闭。可见如今这个时代佛教的悲哀!可他们也不好好面对,每次遇到我都没有办法,讲又讲不听,偏偏走哪儿都能遇上。举一个例子,就说这奢摩他、比巴萨那的修持方法。现在百分之九十九的佛教高僧都在说‘一念清净,念念清净,念念相续,都摄六根’,说‘来则来、去则去,任运自在’,认为诸法本来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所以诸法的面貌本来如此,只是因为凡夫有攀缘心、烦恼心,所以才安立了一个‘可爱’与‘不可爱’境的名相。那现在知道了净垢本无别啊,一切诸法皆缘起而生缘灭而空,所以见到‘无常’就以为见到‘空性’了。只要远离那个可爱不可爱境的分别心、贪著心,於无分别当中安住,他就在这样的持定中任运自在,来则来、去则去。那与中国道家的‘非想非非想’有什么区别?道家也承认这个因果啊,他也看到缘起,所谓‘道亦非道’,他也有修善、持戒,禅定啊,既然它都有了,那还要修佛做什么呢?所以,我们就必须要厘清这两者的区别到底在哪里?道家讲的‘道法自然’,因果任运,与佛教的‘比巴萨那’到底区别在哪里?智慧上哪里不同?那佛说的三摩地,定慧不二一定要道谛灭谛入啊!道家怎么会有‘道谛灭谛’呢?如果有道谛灭谛就一定是佛教了。那道谛灭谛是什么?道谛灭谛唯独就是出世间的法啊。
一般佛教界说‘道谛是因,灭谛是果’,可知完全不了解到底什么是道谛灭谛。灭谛是空性,也唯独是空性,而且是胜谛,是常法,是无为法。道谛呢?我们悟空性的智慧出世间现证的时候,这个‘智慧’就是道谛,所悟的那个‘空性’就是‘灭谛’。出世间的时候,那个大悲心、菩提心、乃至慈心、悲心等这些所有出世间的‘知明’统统都是道谛。所以,道谛是有为法、是无常法、是属于俗谛的法。成佛的时候,这个悟空性的智慧所成的佛便是光明法身佛,是属于道谛的佛,而所悟的那个‘空性’,也是灭谛所成的佛便是自性法身佛,此二法身如水融水,一切诸佛的法身也如水融水,但是要细分还是能分的。现在科学不也研究什么分子原子粒子量子,越分就越细,佛法也是同样的道理啊!所以,出世间的时候,悟空性现量,所悟的那个‘空性’——就是灭谛,悟空性的智慧就是‘道谛’,这两者是同时得的呀!无有先后,由此可知,道谛是因,灭谛是果的说法是完全错缪的。道谛可以是因,也可以是果啊!那灭谛是空性,是常法啊,它不会念念相续,因为念念相续一定是无常的法,悟空性的智慧——那个‘知明’,它的所缘是‘空性’啊!不然怎么悟?所以,空性是常法是灭谛;悟这个‘空性’的‘知’是属于道谛,两者於出世间的时候同时得。
当然,大乘显教见道位以上初地菩萨乃至到十地菩萨,他们所现证的那个‘空性’,不管是悟空性的智慧,还是所悟的那个空性,就不会是法身佛,因为还没有成佛故。因为还有所知障,所以并没有圆满,不会‘遍知’的。唯独只有‘成佛’的境界,断除烦恼障和所知障,那个‘遍知慧、大乐慧’才会是光明法身佛,而那个成佛的本性、成佛的空性就是自性法身佛。唯独在成佛的境界才能与此二法身如水融水,否则的话,连十地菩萨都见不到法身佛,更不会有‘法身’,更何况凡夫?凡夫会有‘法身’吗?凡夫会有那个遍知一切的‘慧体’吗?可见现在佛教界某些谈什么‘众生的法身慧体’,连这样都能蒙混过关的,也实在可笑可悲啊!
那好,我们再回过头来详细分析刚才说的那个‘来则来,去则去,因果自然,一念清净’的修持方法,他也承认因果啊!他认为因果是自然,是道,但是又‘非非想’,所以‘道亦非道’。因为明明就看到‘缘起’嘛,所以他不敢否定那个‘境’啊,他也知道不对来的!所以只能再加一个‘非非想’,因为又不能不想,但又不是‘想’,又不是‘不想’,反正讲来讲去就是在那边绕喽!也是也不是,不是也是,也是因果自然,自然也是空,空也是自然,没有也有,有也没有。所以现在大多数佛教所讲的,也全部是这一套,现在很多佛教,什么内观中心,禅修中心,打禅七,全部都是在玩这一套。一般人怎么可能弄得清楚这其中的差别呢?
但是真正的佛教里面的‘奢摩他和比巴萨那’他是不会有的,其它各个宗教都不会出现的。佛教的‘比巴萨那’是於善缘的境专注一心不乱,悟那个大悲心、菩提心等缘起性空无自性的智慧啊。就看以哪个宗义的立场来‘悟’,若以经部俱舍的立场不是‘悟无我’就是‘悟二空’,以唯识的立场‘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以自续中观的立场就是悟诸法缘起性空有自性,以应成中观的立场才是悟诸法缘起性空无自性,这个‘无自性’出世间的时候就是‘空性’的境。但是,若是未出世间就不是了。凡夫乃至资粮道、加行道的菩萨所悟的‘缘起性空无自性’都不会是‘空性’啊,因为未出世间故。
所以,在大乘显教见道以上初地菩萨乃至十地菩萨才是悟空性现量,才叫做‘明心见性’,这个见性就是指现量证得空性,这是在胜者的自续中才会出现的啊。所以,别说凡夫,就连资粮道、加行道的成道者,因为悟空性比量都没有‘明心见性’,不能解脱生死,更遑论其他?什么‘一念放下’即开悟,‘一念清净’就是佛,可知错得有多离谱!那以善缘的境入住,一心不乱,这样的持定我们叫做‘住境’,大悲心、菩提心、六度四摄这些广大的学处全部都要观出来的啊,不然怎么累积福慧二资粮?不是说一入定就什么都不见了,全部空掉了,那就已经邪掉了,更不用谈‘智慧’的部分。於善缘的境专注一心不乱,这样的持定,同时还要以智慧观察,就拿应成中观‘缘起性空无自性’来说好了,那这个时候就要同时观察,悟这一念大悲心、菩提心也是缘起性空无自性,这样的‘智慧’才是真正佛教的‘比巴萨那’。也是持定,我们现在改叫‘余见’。然后‘住境’跟‘余见’,一个方便一个智慧,两者双运,并且於‘空性’中恒常的入住,这才是真正佛教的‘三摩地’的持定境界。所以,一般佛教都用‘禅定’,实际是不可以用的。因为会与世间的初禅、二禅、三禅那样的四禅八定混淆。
那世间的禅定是我们共同要修持的,是属于共同道。不共的则是出世间的‘静虑’,其性相是‘於善缘的境专注,一心不乱,各各观察慧’,这一定是出世间的胜者现量证悟空性时才会出现的境界。那一般凡夫没有见到‘空性’,未出世间之前,是不会有真正定慧不二的‘静虑’的,更不会有‘三摩地’,因为奢摩他和比巴萨那两者双运当中,於‘空性’中专注,这样甚深的定,才是真实的‘三摩地’。那凡夫都没有证悟‘空性’,怎么在‘空性’中专注啊?所以,就没有喽。那你说他怎么现悟‘空性’出世间?所以,才要透过这样清晰的讲解来了解‘空性’,了解出世间的法,然后观修的时候就不断的揣摩,入住里面就攀那个‘缘’啊,虽然遥远,可是你要一步一步的接近它,首先方向要正确,才会趣入那个出世间的道啊,才有可能得到那个‘道果’啊!一般宗教,道家也好,其他宗教也罢,他是不会有这个方法的,也没有‘空性’的正知见。不是断见就是常见。断见就是什么都没有,常见就是执实。所以,应成中观悟缘起性空无自性,就是要离四边的邪见,不是自生、不是他生、不是自他二生、不是无因生。而且,观修的方法还必须正确,这样才有可能真正‘悟空性’,不然的话,一旦落入断见或者常见二边,就不可能会‘悟空性’了,解脱这个生死也就没有希望了。
那刚才我们说的那种‘因果任运、来则来、去则去’的观修方法知道是错误的了。那好,现在你说要善缘的境入住,要累积福慧二资粮,那我就大悲心、菩提心、六度四摄全部观出来,也是来则来,去则去,任运嘛。还不够的话,那就加上密法,依与依坛城,五方佛放五色光,本尊身本尊语本尊意全部融,也放光加持一切众生,再不够,三藏十二部经全部观出来,同时照了,厉害吧?可以啊,如果他够厉害的话是可以做得到的,但就还是来则来,去则去,自然任运!错了吗?跟我们刚才讲的真正的奢摩他和比巴萨那有什么区别?是不是好像也差不多?我们也是说於善缘的境入住,各各观察慧嘛!他空性的正见也有啊,还可以是应成中观,悟缘起性空无自性中入住,就这样任运,可不可以?错了吗?错在哪里?是哪一个阶段修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