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辽国使团的谈判正式开始。+++..
耶律宁一口咬定宋国企图秘密和金国结盟,这违背了宋国和辽国之间签署的条约。
这个条约叫做《澶渊之盟》。
当时辽国的萧太后和皇帝举全国之力,亲率大军杀入宋国境内,妄图一举侵吞宋国,宋国满朝文武官员都劝皇帝陛下迁都南逃,唯有丞相寇准力排众议,提议让皇帝陛下御驾亲征,和辽国大军决一死战。
最终两国大军在澶州对峙。
两方征战多场,僵持不下,但辽军深入宋境,粮草不足,打不起持久战,若是能坚持下去,辽国定然会撤军,可宋国皇帝害怕打仗,手下大臣也畏惧辽国,这才有了《澶渊之盟》的签订。
盟约规定,宋辽两国为兄弟之邦,世代友好;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互不侵犯;宋国每年要给辽国供给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充作军费补偿;双方在边境开设榷场,展开互市贸易。
耶律宁认为宋国显然违反了两国达成的友好协议,金国是辽国的敌人,宋国应该和辽国站在同一战线上。
宋国大臣先是驳斥了宋国和金国结盟的谣传,认为那是无稽之谈,然后就辽国和金国之间的战争表示关切,觉得两国应该开展沟通对话,用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武力不是解决争端的唯一手段,谈判才是正确的出路。
耶律宁让宋国把赵明诚找出来对质,宋国则赵明诚正在四处游山玩水,谁也不知道去了哪里,来个查无此人。
辽国皇子最终拿出了杀手锏。
我大辽国兵强马壮,消灭金国不过是分分钟的事情,你们这么不给我面子,咱们以后还能不能愉快的外交了?你们不怕就此产生的严重后果么?
这摆明了是以势压人。
推诿扯皮是外交中的常用手段,不过最终还是要看谁的拳头大。
这让宋国大臣无言以对,只好顾左右而言他,这就是弱国无外交,他们的确承担不起辽国的怒火,只能继续拖延下去,等待辽国和金国战争的结果。
高强虽然对这种扯皮的事情丝毫没有兴趣,但却不得不参加,因为他现在是主客司的员外郎了,相当于主客司的副司长,是从六品的官职。
没错,他因为这次出使金国有功升官了。
皇帝陛下一高兴,升官还不是意思,这也是丞相蔡京的回报,蔡京权倾朝野,官员任免都要经过他的认可。
他现在过着白天陪着耶律宁闲扯,晚上回到太尉府还要和萧媚娘交流一番,把白天从耶律宁那里得到的压力,晚上在萧媚娘身上释放出来,这也算是一种平衡。
萧媚娘在太尉府深居简出,不怎么和人交流,她的宋国官话虽然的流利,可一些言行举止还是带着草原人特有的风格,很容易被看出来自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