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这些事情高强大概了解,也算是东京城的一个新闻,只是没有李清照说的那么详细。
李清照从江南回到东京城后没多久便去了济州府,她并非是只懂得诗词歌赋的才女,也涉猎过兵书战策之类的书籍,虽然没有实践过,却也能出出主意。
赵明诚被骗上梁山后,她一边禀报朝廷,一边和梁山贼寇交涉。
梁山和赵明诚的斗争持续了一年多。
刚开始赵明诚派兵围住梁山,想要断绝梁山数千贼寇的粮草,这种围而不剿的策略收效甚大,梁山上那么多山贼,不能坐吃山空,光靠捕鱼解决不了口粮的问题,久而久之,内部自然要乱掉。
面对这种窘境,晁盖等人积极应对。
首先是自力更生,梁山上的山贼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当地百姓,在山上开垦荒地,耕种作物,这是长久之计。
短期内,他们积极联络山东境内的其他山贼势力和当地百姓,通过各种渠道筹措粮食,假扮商旅,运送到梁山上解决燃眉之急。
这是一场围剿和反围剿的斗争,只要能坚持下去,过不了两三年的时间,梁山上的贼寇就会人心涣散,不攻自破。
大家当山贼是要打家劫舍,大口吃肉,大碗喝酒,过上逍遥快活的日子,要是混到连吃饭都成问题,还要自己种粮食谋生,那这山贼也太没意思了。
特别是和其他山寨相比,更是寒酸,即便寨主再有人格魅力也无济于事。
不战而屈人之兵。
在兵法上来讲这是上上之策,可缺点是耗时太长,短期内见不到成效,东京城的大人物可不管你用什么策略,他们要的是功绩和结果,要用数据说话,讲其他的都是虚的。
你杀了多少山贼头目,有多少山贼的头颅,这是拿得出手的业绩。
如果是在其他州府,比如说青州的慕容彦达,就算打了败仗,随便杀一些和山贼有联系的百姓,拿着头颅照样向朝廷请功,这便是冒领军功。
这种事情在大宋朝并不少见,特别是宋国和西夏的战争,打败仗了没办法交差,就把当地的百姓杀掉一批,说自己杀了多少西夏士兵。
皇帝也不知道实情,照样论功行赏。
赵明诚知道这种事情,但轮到自己去做的时候又下不了狠心,还要讲究读书人的面子问题,于是就遭到了东宫太子府的责难。
晁盖等人劫持了送给蔡京的十万生辰纲,贪财的蔡京对梁山贼寇恨之入骨,为此罢免了济州府的上一任知府,在太子府的争取下,这才轮到赵明诚走马上任。
说到底这是太子赵桓和蔡京的博弈。
太子府可不管你有多大的难处,既然推荐你上位了,那就要做出点成绩来,给蔡京等人看看,就算一时半会攻打不下梁山贼寇,总要杀几个山贼来刷刷存在感吧。
半年过去了,你毫无起色,这不是让蔡京看笑话么?
在太子府的催促下,赵明诚只好改变先前的策略,在秋收时节调集兵力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进攻,之所以选择这个时候,是因为在秋收之时,山贼更容易筹集到粮食,光是围困已经意义不大。
结果自然是大败而归。
在这之后,浙西明教的高手来到济州府,才有了年关攻破梁山山寨的大捷。
晁盖等人损兵折将,自然要报复回来,但以梁山上残存的兵马没有攻破州府的实力,他们还没做好和大宋朝的正规军抗衡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