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李云天的脸色顿时变了几变,如果想要让张昊遭遇此番大败的话,伏击的敌军至少与张昊兵力相当,这意味着对方早就预谋好了此次伏击故而提前集结了兵力,只不过事先瞒过了明军。
张昊经此大败后只率领一万多残兵败将逃到了辽阳城,已经无法完成增援辽东的目的,而且必将影响到辽阳城明军的士气,辽东的局势无疑将变得更加险峻。
“来人,速召随驾内阁和军阁阁员前来议事!”经过了最初的错愕后,宣德帝面无表情地下达了诏令,一旦辽东战事有失那么敌军将南下威胁山海关,山海关距离京城可谓一步之遥,后果不堪设想。
金英知道事态紧急,连忙招来几名内侍耳语了一番,那几名内侍就飞奔离去。
李云天的眉头微微皱着,山西行都司和辽东都司的战事虽然远隔千里,但双方之间肯定有着密切的联系,山西行都司的战事无疑吸引了大明的征讨大军,进而给敌军在辽东战胜明军创造了有利条件。
隐隐约约,李云天觉得好像有一个人躲在幕后策划了这一切,引导着兀良哈三卫和鞑靼人来与明军作战,不得不对方的谋略卓绝,竟然能在山西行都司和辽东都司同时发起战事,这岂非寻常之人能办到。
在宣德帝的紧急传召下,随同宣德帝出征的军阁和内阁阁员相继赶来见驾,等得知张昊战败一事后大吃了一惊,谁也没有想到竟会发生这等匪夷所思之事。
面对这个突如其来的变化,当务之急自然是再度派遣援军赶往辽东进行救援,因此众臣围绕着派何人领军前去辽东以及派遣多少兵力,甚至随军粮草等事进行了一番商议,气氛显得颇为沉闷。
其实,京城里面能率军增援辽东的勋贵有几个,所需要的兵力也能从山东都司和山西都司调遣,唯一令人感到头疼的是援军的军需物资。
户部为了给宣德帝北征和张昊驰援辽东都司已经动用了京畿地区的粮草,如今要想再给增援辽东的军队准备粮草的话需要从京畿以外的地区调集,这需要不少的时间,而很显然明军现在缺少的就是时间,如果不能及时赶到辽东的话辽东的局势很可能会变得更糟。
出人意料的是,在这场商议中英国公张辅一直皱着眉头在那里沉思,作为经验丰富的一名老将,他已经看出山西行都司和辽东都司的这两场战事并不是孤立的,双方好像遥相呼应,这就使得事态变得复杂起来。
“皇上,臣认为前军都督府右都督、安泰侯梁坤行事稳妥,可率军增援辽东,所需军卒可由山东都司和山西都司调派。”经过一番紧张的商议后,军阁次辅张本向宣德帝一拱手,沉声道。
梁坤是梁少杰的父亲,本为安泰伯,由于剿匪有功被进封为安泰侯,担任前军都督府右都督,也是一员能征善战的骁将。
“臣附议。”随后,内阁次辅杨荣向宣德帝一躬身,同意了张本的奏报。
“臣附议。”其余众人跟着纷纷表示了赞同,这是他们先前商议的结果,认为梁坤此番前去最为合适。
“太师,你如何看待此事?”宣德帝将张辅没有表态,于是沉声问道,虽张辅曾经因为与汉王关系密切被宣德帝夺了兵权,但在作战上还是非常相信他的经验。
“安泰侯老成稳重,足以领军前往。”张辅闻言不经意地瞥了一眼坐在众人末座的李云天,然后向宣德帝一拱手,沉声回答。
由于辽东战局复杂,在张辅心中有两个最佳的领军人选,一个是在京城辅佐太子的忠国公周征,另外一个就是伴驾的李云天。
不过,周征因为要坐镇京城根本无法抽身前往辽东,而李云天又是宣德帝身边的近臣,现在朝廷有不少勋贵可用,无论如何都轮不到两人,故而他就只好退而求其次让梁坤统军。
李云天注意到了张辅的那一眼,立刻意识到了张辅的心思,嘴角不由得流露出一丝苦笑,现在这种军国大事的商议他仅有列席权而已,如果宣德帝不问他的话根本就没有发言的机会。
况且,京城里还有如此多的勋贵可用,他要是主动请缨的话岂不是对那些勋贵的蔑视?
“准奏,立刻传诏京师,安排增援辽东事宜。”见张辅也同意由梁坤领军,宣德帝于是沉声向侍立在一旁的金英下达了诏令。
“另,告诉安平侯要步步为营,不可轻敌。”随后,宣德帝想起了一件事情,开口吩咐道,张昊这么一败再加上李云天先前的忧虑,使得他不由得担心起牛世豪来,万一牛世豪再出什么乱子的话局势可就变得糟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