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杨溥这次来江南肩负重担,因此接风宴上李云天与他都没喝多少酒,两人点到为止。请大家搜索看最全更新最快的小说
宴会在讲武堂扬州司务处里举行,结束后杨溥跟着李云天去了后院的厢房,他此次不远千里前来自然有事情要跟李云天谈。
进了厢房后,等侍卫们端上来两倍热茶后,李云天屏退了所有人,杨溥跟他说的事情属于朝廷的顶级机密,自然不能让外人知道。
“王爷,太皇太后年后身子抱恙,虽然太医院的人没有向外透露太皇太后的病情,但形势想必不容乐观。”等林馨领着侍卫离开,杨溥放了手里的茶杯,忧心忡忡地向望向了李云天。
“怎么会这样”正慢条斯理地品着茶的李云天闻言顿时大吃了一惊,虽然他也得到了张氏太皇太后身体不适的禀报,但没想到事态会如此严重,竟然使得杨溥感到如此担忧。
而根据李云天得到的消息,张氏太皇太后依旧正常地召见朝中大臣的家眷,周雨婷已经进宫陪伴了张氏太皇太后数次,并没有发现有何不妥。
“本官来京之前,太皇太后曾经召见本官,结果赐宴的时候太皇太后呕出了几口血,本官这才知道太皇太后的病情不妙。”杨溥叹了一口气,有些无奈地摇了摇头,张氏太皇太后果真是一名奇女子,竟然能把患病之事掩饰得如此之好。
杨溥私下里曾经旁敲侧击地向太医院负责给张氏太皇太后诊治的御医打探过张氏太皇太后的病情,那名御医告诉他张氏太皇太后只是操劳过度而已,并无大碍。
“太皇太后是一番苦心呀”李云天这时回过神来,不由得感慨了一句,张氏太皇太后之所以会隐瞒病情完全是为了镇住京中的局势。
正统帝虽然已经登基了七年,但现在只是一名十五六岁的少年天子,没有办法掌控住朝局,所以张氏太皇太后必须要撑下来,以给正统帝争取更多的时间,实在令人钦佩。
“太皇太后有个好歹,京城的局势将变得复杂起来。”杨溥苦笑着望着李云天,脸上满是郁闷的神色。
李云天对此深有同感,张氏太皇太后的存在填补了正统帝年幼无法亲政的空缺,这使得京城各派势力不敢造次。
一旦张氏太皇太后病逝,那么京城各派势力必将蠢蠢欲动,为了权势斗个你死我活,届时京城少不了又是一番血雨腥风。
虽然杨溥没有明说,但李云天心里十分清楚他所担心的事情,忧心张氏太皇太后一死内廷会趁机借助正统帝坐大。
在张氏太皇太后的暗中支持下,内廷的实力逐渐增强,得以与朝堂上的文官集团和勋贵集团相抗衡,是张氏太皇太后给正统帝保驾护航的最大依仗。
而一旦失去了张氏太皇太后对内廷的制约,内廷的势力必将会急剧扩张,届时朝堂上的文官集团和勋贵集团都会受到其压制,说不定连李云天和讲武堂也会被其算计。
毕竟,内廷的那些宦官们是内臣,包括李云天在内的文臣武官属于外臣,双方的关系既相辅相成同时又相互制约。
固然李云天能镇住那些内廷的宦官,可李云天百年之后有谁能制约内廷的人无论是永乐帝还是洪熙帝以及宣德帝,都对宦官表现出了非常大的信任和依赖,同更是也有着非常高的手段对其进行掌控。
李云天相信正统帝如果能有宣德帝的阅历,肯定也会对内廷的宦官游刃有余地掌控,可问题是正统帝并不是宣德帝,而且现在只是一名尚未成人的少年,必然在张氏太皇太后死后对身边朝夕相处的宦官信赖有加,这就使得事情变得无比复杂,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事情在历史上并不少见。
因此,张氏太皇太后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她的存在使得京城各派势力中间有了一个缓冲地带,不至于刀兵相接。
据史料记载,张氏太皇太后在明朝诸位皇后中最为精明能干,平时对内外政事、群臣才能及品行都格外留意。
洪熙帝驾崩后,宣德帝每遇军国大事都会禀明张氏太皇太后再做决定,而张氏太皇太后也时常询问宣德帝朝政事宜,并经常提醒宣德帝要体恤百姓的疾苦。
正是由于张氏太皇太后的存在,使得大明君臣和睦,各派势力安分守己,虽然内廷已经当时已经对朝廷的政事进行干预,但正统前期内廷还不足以压制文臣集团,正统帝虽然宠信王振,但王振还没有达到专权擅政的程度,朝廷政局大体保持稳定。
值得一提的是,张氏太皇太后死前司礼监掌印太监一直由金英担任,王振虽然恃宠而骄但还无法掌控住内廷,在张氏太皇太后看来金英老成持稳、经验丰富,是主掌内廷的最佳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