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小插曲(三)
“天时,地利,人和,刘杲无一。师叔怎会令小侄投靠他?”
筮客倚靠凭栏上,眼望远处舟船上的周瑜、孙策,向少年解释道:“凡成大事者,必观其未来而不可执着于眼前。就譬如亭外山茶花,眼前虽是好花,可数月之后便要凋残入泥,融入凡尘。”
“秦失其鹿,义者为陈胜吴广,而得其利者却为项籍、高祖皇帝;王莽篡逆,募兵四方者为齐武王刘演,而登帝位者为世祖皇帝,自此上溯夏商周三代,无不如此。盖义之人,心力全耗在如何打破格局,从而不能创基天下。”
“今日形势虽在袁绍、刘岱、孙坚三人,然我可以断言,未来能争霸天下,或登天子重位,或成春秋霸者,必无此三人。”
“之所以看重刘杲,却是因为其目光明略,心中藏有天下大势。自广平城外,刘杲应卦变之象后,我便一直关注他。广宗、西山、西羌、邯郸、并州,他所为一切,我皆了然于胸。贤侄,你若有空,可将刘杲所作所为,按照时间演变,参照朝堂纷争,连势成一条线,便可知他之将来筹划,绝不简单。此子,心怀凌云之志呐!”
“尤为难得的是,刘杲虽心怀大志,却坚韧异于常人,绝不求一时得失。”
“出战西羌,刘杲阵见败。当此时,刘杲若是黯然退下,必定因为此次战败,从此位止于校尉部曲。便是如此境况下,刘杲为未来计划,竟敢不顾万千人生死,冒险转战湟中,深入敌后。由此可见刘杲之坚韧、勇武、破釜沉舟。”
“张温伐西羌,七将出征,皆大败而归,仅董卓能保军不失,至于大胜者,则唯有刘杲。当此时刘杲虽面临种种危机,但只要处置妥当,未便不能杀出重围,成为先帝亲信。便在这种情况下,刘杲却毅然辞官归隐,弃封侯赏而不顾,随后设学邯郸,以处士之躯,惊诧天下。”
“刘杲设学邯郸,一篇《大学》立下大儒根基。然而,其却以‘我之所学,尽在此文’为藉口,塞经典之门,专讲格物杂道。天下儒生惜汉世将少一孟轲、荀况之才,然我却知道,刘杲此举意义深远。”
“如始皇帝、高祖皇帝、世祖皇帝,虽饱学无数兵法经典,涉及八门九道,然他们自身却不曾以才学传世,所为何也?盖因帝王之心,当囊括宇宙兆民,胸揽山川河脉,脚踏八荒**,手擎日月星河,不能局限于一处。所谓兵法、纵横、商贾、儒法等,皆为帝王手中利器,不能偏重一门,而轻视其他。”
“前朝,元皇帝上诉宣皇帝,以为国家局势纷乱,人心狡诈,国家应以德治国,宣教人心。宣皇帝立时驳斥,言汉家制度,本以霸王道杂处之,岂可纯用德教儒术,偏失其他?”
“刘杲著《大学》而不宣讲名教,便是深明帝王之道,知平衡利器之术,不能独昌儒学,而蒙蔽其他。刘杲设学邯郸,《格物》《数术》《天下》《方术》《经济》,只手弄天下,心中灵明不失。盖知何为国家根基、帝王之本,何为手中利器,方能不为俗世言论迷惑!”
“自大汉衰世以后,各地龙气纷起。益州分野、沛国、江左、冀北、辽东、并州、陇右各有蛟龙蠢动,欲逐大汉赤龙之躯。”
“刘杲设学邯郸时,我曾潜入邯郸城,欲察刘杲祖坟、家宅。奈何当时术士襄楷,亦客居邯郸,周日游走赵王祖庙,权衡机要,令我不敢露头。”
“而后,刘杲入并州,襄楷逝世,我才得以入赵王祖庙。数月之后,终于断定刘杲亦身怀龙气,日后诸侯纷争,必有此人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