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把家书刊行问世,借以表明自己忠心为清廷效命,</p>
以塞弄臣之口。【】曾国藩家书自那时起便风靡流行,历久不衰。后经多家取舍</p>
整理,形成多种版本。总的说来,他的家书现存1400多篇,从道光二十年到</p>
同治十年,历时31年,其内容包括了修身、教子、持家、交友、用人、处世、</p>
理财、治学、治军、为政等方面,这些家书真实而又细密,平常而又深入,</p>
是一部真实而又生动的生活宝鉴。</p>
曾国藩的家书,上由祖父母至父辈,中对诸弟,下及儿辈。他一生强调</p>
立志,常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他为自己写下座右铭道:“不</p>
为圣贤,便为禽兽;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在其家书家教中,立志之论甚</p>
多。立志之后,据此求过,自律自勉。他说:“余身旁须有一胸襟恬淡者,</p>
时时伺吾之短,以相箴规,庶不使矜心生于不自觉。”曾国藩原先嗜好</p>
吸水烟,后来他要戒绝,但也不太容易,他对其弟说:“自戒潮烟以来,心</p>
神彷徨几若无主。遇欲之难,类如此矣不挟破斧沉舟之势,讵有济哉”</p>
曾国藩硬是凭律己的毅力将烟戒绝。</p>
在为人处世上,曾国藩终生以“拙诚”“坚忍”行事。他在致其弟信中</p>
说:“吾自信亦笃实人,只为阅历世途,饱更事变,略参些机权作用,便把</p>
自家学坏了贤弟此刻在外,亦急需将笃实复还,万不可走入机巧一路,</p>
日趋日下也。”至于坚忍功夫,曾国藩可算修炼到了极点。他说:“困心横</p>
虑,正是磨练英雄,玉汝于成。李申夫尝谓余怄气从不说出,一味忍耐,徐</p>
图自强。因引谚曰:好汉打脱牙和血吞。此二语,是余生平咬牙立志之</p>
诀。余庚戌辛亥间,为京师权贵所唾骂;癸丑甲寅,为长沙所唾骂;乙卯丙</p>
辰为江西所唾骂;以及岳州之败,靖港之败,湖口之败,盖打脱牙之时多矣,</p>
无一次不和血吞之。”曾国藩崇尚坚忍实干,不仅在得意时埋头苦干,尤其</p>
是在失意时绝不灰心,他在安慰其弟曾国荃连吃两次败仗的信中说:“另起</p>
炉灶,重开世界,安知此两番之大败,非天之磨练英雄,使弟大有长进乎</p>
谚云:吃一堑,长一智。吾生平长进,全在受挫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p>
费其气而长其智,切不可徒然自馁也。”</p>
在持家教子方面,曾国藩主张勤俭持家,努力治学,睦邻友好,读书明</p>
理。他在家书中写道:“余教儿女辈惟以勤俭谦三字为主。弟每用一钱,</p>
均须三思,诸弟在家,宜教子侄守勤敬。吾在外既有权势,则家中子弟最易</p>
流于骄,流于佚,二字皆败家之道也。”他希望后代兢兢业业,努力治学。</p>
他常对子女说,只要有学问,就不怕没饭吃。他还说,门第太盛则会出事端,</p>
主张不把财产留给子孙,子孙不肖留亦无用,子孙图强,也不愁没饭吃,这</p>
就是他所谓的盈虚消长的道理。</p>
在治军用人方面,曾国藩更是有其独到之处。对于武器和人的关系,他</p>
认为“用兵之道,在人不在器”,“攻杀之要在人而不在兵”。在军队治理</p>
上主张以礼治军:“带勇之法,用恩莫如用仁,用威莫如用礼”,“我辈带</p>
兵勇,如父兄带子弟一般,无银钱,无保举,尚是小事,切不可使他扰民而</p>
坏品行,因嫖赌洋烟而坏身体,个个学好,人人成材”。为使官兵严守纪律,</p>
爱护百姓,曾国藩亲作爱民歌以劝导官兵,后来**的三大纪律、</p>
八项注意与之不无关联。在战略战术上,他认为战争乃死生大事,应“先</p>
求稳当,次求变化”。在用人上,讲求“仁孝,血诚”原则,选拔经世致用</p>
的人才。选人标准是“崇实黜浮,力杜工巧之风”,因而石达开说“曾国藩</p>
不以善战名,而能识拔贤将”。曾国藩的幕府就是一所人才培训基地,李鸿</p>
章、左宗棠、彭玉麟、华衡芳等都在其左右共事。</p>
总之,曾国藩一生经历了中国衰朽的过程。就其本人而言,早年专精学</p>
问,学作圣贤,着实取得不小成绩,后从戎理政,也大有所成。他的门人李</p>
鸿章曾感叹地说:“吾师道德功业,固不待言,即文章学问,亦卓绝一世。”</p>
曾国藩关于治学修身齐家和立志立功立德的论述,对后人仍有研究和弘扬的</p>
价值。</p>
精彩篇章推荐</p>
1.勉君子应立志教人应立什么志,立了志之后怎么行为。</p>
2.告兄弟相处之道引家事、引史事说明兄弟如何相处。</p>
3.读书可以变化气质拿自己戒烟作例,说明做事要有恒心,要读书</p>
使自己养成厚重的气质。</p>
精彩语言辑录</p>
择交是第一要事,须择志趣远大者。</p>
办大事者,以选替手为第一要义。</p>
危急之际,惟有专靠自己,不靠他人为老实主意。</p>
天下无易境,天下无难境;终身有乐处,终身有忧处。</p>
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问收获,只问耕耘。</p>
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p>
中国人</p>
作者:林语堂</p>
成书时间:1935年</p>
类别:人生修养</p>
版本推荐:学林出版社版</p>
书海领航</p>
林语堂是中国近代史上学贯中西的文学家、哲学家与语言学家,尤其是</p>
在文学创作、语言研究和向西方传播中国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p>
是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先驱者之一,他的作品包括小说、散文、评论、</p>
词典、教科书等共计30余部,现今几乎在世界各大图书馆都有收藏。人们称</p>
他为“亦孔子亦耶稣”的代表人物,毕生以“两脚踏东西之文化,</p>
一心评宇宙之文章”为座右铭。</p>
1895年10月10日出生于福建龙溪一个传教士的家庭,原名和乐,并于</p>
1925年在语丝杂志上首次用语堂作名发表文章。自幼受西方传统文化的</p>
熏陶和影响,早年求学于厦门寻源书院和上海圣约翰大学,后飘洋过海,留</p>
学于美国哈佛大学和德国莱比锡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学成回国,先</p>
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厦门大学等处执教。1936年抗战爆发前夕客</p>
居美国,1966年去台湾,1975年4月在国际笔会维也纳大会上被推选为国际</p>
笔会副会长,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殊荣。1976年3月26日因病在香</p>
港去世,葬于台湾阳明山。</p>
30年代初,林语堂生活在上海。当时,这里是不可一势的洋人的天堂。</p>
他们把崇洋媚外的中国人当作自己的买办和佣人,通过他们或阅读字林西</p>
报、华北日报来获得有关中国的各种信息。林语堂对这种数典忘祖的</p>
中国人羡慕在中国享有特权的洋人,对洋人唯唯诺诺,深以为耻。这时,他</p>
正应美国纽约约翰戴johnday公司约稿,于1934年夏天在庐山牯岭用</p>
英语撰写untryandpeople一书,在1935年出版。中文书名</p>
有中国人和吾国吾民两种译法。</p>
中国人是一部有关中国社会、历史和文化的著作,作者希望超越国</p>
家、民族与语言的隔阂,让更多的西方人对中国人及其文化有比较客观、全</p>
面的认识。获1938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作家赛珍珠女士认为该书“是关</p>
于中国最完美、最重要的一本书”、“是有关中国的杰作,全书渗透着中国</p>
人的基本精神”,并欣然为该书作序。对这部深刻剖析古老中国的专著,一</p>
向持重的美国星期六文学评论周刊曾请著名评论家伯民撰写书评。他认</p>
为:“林具有在欧洲、美国等地生活的丰富经历,这使他能够以慧眼全方位</p>
评论西方的文化习俗。他对西方文化有着丰富的认识和了解。他的笔锋温和</p>
幽默。该书是以英文写作、以中国为题材的最佳力作。”</p>
扑面而来的盛誉,使中国人在欧美作家占据的世袭领地上,一举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