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尽管是个副职,但是赵匡胤还是千恩万谢,因为这毕竟是进入了国家的公务员系列了。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这是很了不起的。
总而言之,赵匡胤是个知道好歹的人,而且人又极为聪明。他相信这个位置只是他的起点,距离终点还远得很呢。
所谓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就是这个道理。
在高辛庙里的抽签,尤其是最后的那个上上签,让他终身难忘,也心存神往。
天底下,又有哪个有作为的男儿不想做皇帝呢?
想当初唐太宗李世民在做皇帝之前,曾经在隋炀帝杨广的跟前当过差,说巧不巧的是也是贴身护卫。
他们本身之间有亲戚关系,都是西北军集团的要员。
然而,一场农民起义最后推翻了这个腐朽的王朝,并且当初的贴身护卫最后做了皇帝。
赵匡胤很快就辞别了郭威,前往滑州上任了,他只是个二把手,那么一把手是谁?
不管是正史还是野史都没有提到过,我们这里也就不用再做深究了。
在这里。我需要提醒一下大家的,是滑州这个地方。
有一道千古名食居然和赵匡胤有关系,那就是道口烧鸡。
其实,我只是和大家开个玩笑而已,道口烧鸡如果说和赵匡胤有关系,那只是他们都在同一个地域先后出现。
道口烧鸡是清朝初年(1661年)才开始出名的,时间已经过去快一千年了,相隔几个朝代。
如果说这一带有一种美食和赵匡胤有关,那么一定就是壮馍了。
外地的朋友,虽然知道河南陕西一带的面食不错,但是具体讲的细节就不一定那么清楚了。
这道美食传说是赵匡胤在训练士兵的时候,看到有人吃馍,就被这种香味吸引了过来,他很想搞清楚,这种馍究竟是怎么加工的。
后来当他搞清楚这种美食之后,就把它带进了军营,因为他认为这种壮馍很适合行军打仗中食用。
民以食为天,在行军打仗之中,粮草供给是首要的,这也就是现代社会中军事物流的概念。
从最近国外的俄乌战争中我们就看出了这个道理,如果后勤保障不行的话,那就很容易在战场上陷入被动,哪怕是国力再强大,但是在细节上处理不好也是不行的。
再回到赵匡胤的话题,话说他在上任之后,一直积极地训练队伍,作为一把手的助手还是称职的。
之前,他和后周的第二个皇帝也就是郭威的养子柴荣是很好的朋友,两个人之间经常有书信往来。
不过,由于柴荣的身份地位很是特殊,他们彼此之间的书信往来还是很注意分寸的。彼此之间主要是讨论个人的友谊,对于国家大事,由于身份特殊,当然是很避讳的。
智商和情商很高的赵匡胤都非常尊重柴荣,这让柴荣乃至郭威都感到非常放心。
太祖郭威其实是个很不错的皇帝,作为将军出身的郭威,对于年年的战乱已经厌烦不已,他对于军人干政非常的反感,刚刚做了皇帝,就开始刻意的压制军人干政。
他又极力的推崇儒学,他曾经专门前往孔庙进行拜祭,重新把孔子推到很高的地位,自隋朝以来的科举制,在这一时期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通过科举考试,在全国各地召集人才。
在社会风气方面,他对于唐朝以来的奢靡之风也进行了大力的改造,曾经当众将那些名贵的器皿销毁,从自我做起,崇尚节俭。
他不仅崇尚节俭,仁爱百姓,曾对宰相王峻说:“我是个穷苦人,得幸为帝,岂敢厚自俸养以病百姓乎!”
他这个皇帝和其他的皇帝不太一样,并不喜好女色,在这一方面是难能可贵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大力整治,就彻底扭转了自唐朝以来的所谓社会不正之风,整个国力就渐渐的变得强大起来。
后来封为晋王的柴荣曾经和赵匡胤在书信来往之中也提到过,当今皇帝的功德可以说跟尧舜差不多,甚至比他们还要强一些。
然而天妒英才,在建国后几年,后周太祖郭威得了一场重病,一直到后周显德元年(954年)正月,则已经进入了弥留的状态。
在交代自己后事的时候,他吸取了唐朝那些皇帝的经验教训,告诫自己的养子柴荣,千万不要厚葬自己。
后来不仅认识他,乃至于他身后的那几位后代皇帝,在这一点做的都还是挺不错。
相信如果这位封建皇帝多活几年的话,那么整个华夏大地的局势应该就是不一样的。当然历史的发展是不以我们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为古人去担忧是没什么意义的,这些只能够作为我们后世在汲取经验教训的时候,需要注意的就是了。
经过查阅历史资料,我认为他的历史功绩远远不止这些,有些甚至根本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走向。
首先是加强了法治的建设,他废除了后汉之前的一些严苛的刑法,纠正了开法律倒车的错误做法。
其实是鼓励民间经商,从根本上鼓励中外经商活动,民众与蕃人“一听私便交易”。海外贸易远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开始了,当时在华南地区的几个重要地点贸易非常发达。广州港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港,此外还有湛江的徐闻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