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class="kongwei"><divclass="ad250left"></p>
<divclass="kongwei2"><divclass="ad250right"></p>
第一百四十章是不是想多了</p>
上回说到,刘厚没想到司马懿看起来平平常常的一封信,却隐含那么多的可能性,司马懿果然高深,当然,也不排除是刘厚等人想多了,也许人家真没那么复杂的意思,可是,万一人家真有什么阴谋呢?</p>
司马懿这个人不得不防啊。…最后,刘厚决定用排列组合的方式总结一下所有的可能性∶</p>
“司马懿这封信有几个可能性,其一,鲜卑真的有寇边北地,司马懿真的想北上对付鲜卑人,没有设伏偷袭我们的意图;</p>
其二,鲜卑真的有寇边北地,司马懿借北上对付鲜卑人的幌子,实际上设好埋伏诱我们北上,趁机伏击我们;</p>
其三,鲜卑人没有寇边,完全是司马懿凭空捏造出来的借口,实际上是想引诱我们北上,再伏击我们;</p>
其四,鲜卑人没有寇边,司马懿也不是想伏击我们,而是想用这种方法骗我们退兵,好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p>
刘厚一边说着,一边用毛笔在一张大白纸上#将这几个可能性写出来,三个臭皮匠也走到他的身旁,看着刘厚写下的四种可能性。</p>
“如果是第一种可能性,我们可以退兵回荆州,给他们腾出打异族的机会,这样对我们不但没有什么损失,还可以博一个好名声;</p>
如果是第二种可能性,那我们原地不动或退兵都行,只要我们不北上想趁机捞好处,我们就不会有损失;</p>
如果是第三种可能性,我们也可以用原地不动或者退兵应对,这样也于我们没有任何损失;但是,如果是第四种可能性,我们如果退兵的话,将会被世人笑话为白痴,甚至被笑话千年,因此不可不慎。”</p>
刘厚一边说着一边将各种情况的应对方法和后果写在刚才写下的四种情况后面。</p>
“其实,第三种情况随时可以转变为第四种情况,如果司马懿本意是想诱使我们北上,从而伏击我们,眼看我们不上当,很可能一计不成又生一计,趁机抹黑我们。”郭攸之补充道。</p>
“所以,我们一定要先弄清楚情况才能对下一步的行动作出决定。想弄清楚司马懿是否有在北边设下埋伏圈等我们上钩,这比较难。</p>
虽然我们的斥候几乎全面压制魏国的斥候,但是,如果他们在魏国境内设下埋伏,我们还是很难及时发现问题的。司马懿既然敢这样做,也一定有办法瞒过我们斥候的探测。</p>
所以想靠侦察他们是否有设伏很难。那样一来,我们就只有从鲜卑是否真的入寇这一点来着手了。毕竟鲜卑十万大军劫掠北地这么大一件事,想造假不是那么容易的。”刘厚道。</p>
“从上面的总结归类来看,我们前两种情况倒是好处理,只要我们不北上,于我们毫无损失,如果是后两种情况,我们无论北上还是不北上都有麻烦。所以,我们首先先要确定的是,鲜卑是否真的寇边。</p>
如果鲜卑真的寇边,我们就退兵至荆州,既博得一个好名声,又可以为我们打破进退两难的局面找到一个借口。”邓芝道。</p>
“如果鲜卑没寇边呢?该怎么处理?无论北上还是退兵南下都是错,我们该怎么办?”刘厚问。</p>
“那我们就原地不动,还留在麦城,然后再想办法给他们一个教训。”步骘也道。</p>
“好吧,那就这样决定吧,我们就加紧联系‘中情局‘的人,让他们查清楚鲜卑寇边一事是否属实。”</p>
“不好,臣还想到一个可能。”邓芝突然跳了起来道。</p>
“什么可能?”刘厚眉毛一扬,有了个不好的预感,他连忙问道。不单是他,步骘和郭攸之也转过头来望着邓芝,等待着他的下文。</p>
“刚才芝听到陛下说,‘鲜卑南下寇边这么大一件事,不可能造假吧’这句话,突然蹦出一个念头,你们说,司马懿会不会勾结轲比能,让轲比能假装寇边,然后他也假装北上靖边。</p>
假若我们趁乱北上袭击魏国,他就带兵杀个回马枪打我们个措手不及,甚至,他还有可能伙同轲比能一起南下对付我们。”邓芝有点惶急地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