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杨秋接到命令后,马上行动了起来,去召集人手准备需要用到的材料。跟随他一起出去的还有其他各舰过来开会的代表。这些代表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将杨秋的做法学会,然后回到自己的战舰依样画葫芦教会自己舰的士兵。
为了避免打草惊蛇,保证将所有的东吴“水鬼”留下来,最后的行动必须六艘战舰一起实施,所以时间很紧急。主要浪费时间的地方在于知识的传播,和其余五艘战舰的代表划船回归他们舰的过程。
真正用于水下炸弹改造的时间其实很短,因为这种改造实在是太容易了。要造一个水下炸弹首先需要一个密封的容器。船上的瓶瓶罐罐倒是不少,但是能有效密封的却不多,毕竟现在不是后世那种螺纹盖子满天飞的年代。
杨秋跳过了在船上到处翻找密封容器的阶段,当机立断直接用水雷去改造。船上储备的水雷数量很多,有大有小,小的如冬瓜大,可以装十来斤火~药,大的有酒桶那么大,可以装几十斤火~药,甚至有少量超大型号的,可以装数百斤火~药。
杨秋之所以选用水雷来改造主要就是考虑到密封性的问题。如果密封不好,炸弹一扔下水,引线就被水淋湿那还有什么用呢?水雷的盖子都是有螺纹的,再垫上几层隔水的油布,只要拧紧了盖子,就可以保证河水无法沾湿里面的火~药和引线分毫。
改造的方法很简单,先把里面的火~药全部倒出来,然后称出两斤放回去,再填入一些铁砂用于增加水下炸弹的重量,保证炸弹扔到水里可以沉下去,最后将引线剪短到需要的长度就完成了。
说起来容易其实还是有些窍门的,例如引线长度就是经过杨秋精心计算出来的,可以保证水下炸弹下沉到适当的深度起爆。杨秋让每两名士兵一组,负责摆~弄一枚水下炸弹,两人分工合作,整个改造过程只用一、两分钟。
倒是杨秋的计算和示范过程多用了几分钟。复杂的是计算过程,计算完成后,随后的工作则是一眼就能看懂,所以杨秋只
(本章未完,请翻页)是示范了一次,围在他周围的士兵和其他各舰的代表都学会了。
其他各舰的代表学会后,第一时间带上杨秋算出来的参数(火~药量、引线长度、铁砂重量等),以最快的速度回到他们自己的船上,然后组织人员实施计划。
虽然大家已经尽量放轻脚步,放轻声音说话,但是船底的东吴“水鬼”中还是有人觉察到了异样。这些都是经验丰富的老“水鬼”。
他们虽然觉察出船上有异样,但是并不能擅自撤退,只能趁着上浮换气的时候,将情况反映给队长。一开始队长并不肯撤退,毕竟这几乎已经是东吴水军最后的机会了。如果今晚还不能凿沉这几艘超级战舰,谁知道到了明天,他们会不会攻破东吴的防线。
这条防线虽然坚固,在东吴人看起来几乎是无解的存在,但是关公既然敢来攻,就说明他一定已经有办法攻破它。像关公这种打了一辈子仗的人,怎么可能会打无把握的仗,他肯定是谋定而后动,肯定已经想到了清除暗礁的办法。
如果这段江底的暗礁被清除掉,整条长江水道将再无险可守,荆州水军可以顺流直下建业,吴国灭国在即。东吴水军将领们正是想到了这一点,所以才有了今晚的行动。
他们意识到危险就要降临,所以今晚才那么急切地实施这个计划,甚至不惜一切代价也打算让十二艘敌军战舰见不到明天的太阳。这就是队长不愿意轻易放弃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