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本人功力浅薄,随心而作,粗枝大叶之处,还望大家原谅;若能看得入港,也请大家不吝投票支持则个!
有看官问了,坐忘是什么东西?跟入静是不是一回事儿?它们当然不是一回事儿了。
入静是坐忘的基础,只要达到封闭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等五识,即所谓五尘界空,外部世界对自己不再有影响,即所谓无外,即为入静,这是初步功夫。
佛学之中言十八界,其中有六识界,说的说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等六种认识作用。即以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为依,对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等六境,产生见、闻、嗅、味、触、知等了解、区别作用之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等。识、境、根三者必须同时存在。
依《三藏法数》之中出法界次第章中之言,眼耳鼻舌身意,各有识也,谓依五根。五根可见五尘,然未起分别也,即所谓见其美不知为美,闻其雅不知为雅,嗅其香不知为香,尝其甘不知为甘,触其柔不知为柔,因为此五识没有概念和比对的功能;唯第六识意识见法尘方能生出意识从而于五尘之境分辨善恶好丑。
做到封五尘之无外,此时虽然外界已经摒除在意识之外,但意识还在活动,此时要更进一步万念归一,一归于空无,此时才是静定,意尘难除,做到这一步是非常难的,是跨入下个境界坐忘的最关键阶段。这个阶段事实上几乎是所有的修炼者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如果能做到这一步空无静定,那就是所谓的六根清净了。此时虽已无念但却非无妄,下一步就是消除妄,这样闭第七识末那识就能摸到点影儿了,这一步是难中之难,因为在这一步要抹杀的是最坚韧的‘我执’而做到无我。
所谓末那(末那是梵语manas的音译)识,在佛教之中指的是意识的根本,其本质是恒审思量。因为它是执取第八识(阿赖耶识)的见分或其种子为我,使意识生起自我意识,所以末那识又称为“我识”。这基本上是一种我执的作用,由此而形成烦恼的根本。这种我执的具体表现是,我的具体生命在过去现在未来所思想所经验的东西,有其余势,以种子的形式,摄藏于第八识的阿赖耶识中。末那识在下意识层面执取这些种子,以之为我。实际上,这些种子都是无始来前灭后生、非常非断的作用。
《金刚经》中最重要的三句话是:“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此中本来无常,末那识以这样虚妄的东西为我,因此生起贪、憎、痴、疑、慢等种种烦恼。末那识属于潜意识的范围,它本身并不造作善恶之业,但因它执着自我,所以成为一切众生自私自利的根源。
末那识所执着的我是什么呢?就是最后一个阿赖耶识。
阿赖耶识:阿赖耶是梵语音译,又称为藏识,含能藏、所藏、执藏三义,是一切善恶种子寄托的所在。阿赖耶识是本性与妄心的和合体。由无明(见《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而起的妄想概念称为阿赖耶识的见分,再因这妄想概念而幻现一种对象的境界,称为阿赖耶识的相分。一切众生,每一个起心动念,或是语言行为,都会造成一个业种,这种子在未受报前都藏在阿赖耶识中,所以此识有能藏的含义。前七识的作用是能熏能缘,第八识是前七识所熏所缘,所以有所藏义。第七识恒定执此识中的见分为我,而为它所爱,所以有我爱执藏义。
第七识末那识恒执第八识见分,二者联合起来就是我们修炼者所说的本我之根本所在。这个本我对第六识意识有根本的操纵,而本我执着不灭,想一想吧,闭六识而以本我灭其自身,其犹悖论乎?难就难在要生出一个与原来那个‘正’的本我力量相当的‘负’的本我从而使两者互相消磨而化归空无,何其难也!如果哪个能做到这一步,那就是进入了坐忘的境界,能入此境界,应该讲是有佛家所说的慧根和道家所言之仙根了!
王峰能轻易就能臻入此境界,足以说明他的神意资质的潜力了。
新的意拳术训练程序变更之大,是王峰绝没有想到的,自一进入这次的进程之中,王峰始终停留在坐忘状态之中,他是绝想不到直到第五天这个新的意拳术的训练程序才磨合完毕,花掉了他近一百个小时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