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strong></strong>为你提供的《崇祯七年》小说(崇祯七年23章安乡墩)正文,敬请欣赏!</br></br>那老奴酋写的?写的什麼?众人几乎是齐声问道。【】
劝降,劝逃。董策长长的吁了口气,道:奴酋黄台吉在里面写道,闻听南国大旱,颗粒无收,百姓流离失所,他深感痛心,辗转反侧,昼夜难寐。遂下了这道命令,百姓如果逃到金国,则发给土地粮种,可保衣食无忧,安居乐业!大体就是这些意思。
劝降,劝逃。董策长长的吁了口气,道:奴酋黄台吉在里面写道,闻听南国大旱,颗粒无收,百姓流离失所,他深感痛心,辗转反侧,昼夜难寐。遂下了这道命令,百姓如果逃到金国,则发给土地粮种,可保衣食无忧,安居乐业!大体就是这些意思。
我呸!去了给他们当奴才麼?周仲一口唾沫吐在地上,愤愤的骂道:去了那儿之后,还不是生死都是人家说了算,任打任骂,给这些狗鞑子当一辈子的奴才?只听说过北边儿的汉民南逃的,还没听说过关内往外逃的。扯他的蛋!周伯周仲兄弟俩在蓟镇当过兵,对那边儿的情况也是有些了解,前几年女真时不时的便是从蓟镇入寇,大肆烧杀劫掠,他兄弟俩也是有不少袍泽死於鞑子之手,因此更是恨透了女真人,当下便是破口大骂。
石进几人也是纷纷咒骂,董策却是沉著脸不说话。他见识远超这几人,自是知道,这件事儿没那麼简单。还当真是有不少的大明百姓受了蛊惑逃到了关外后金国土地,而某种意义上说来,黄台吉在告示中说的也并没有错——虽然去了关外是给女真人当奴才,奉奴为主,认贼作父,但是关外土地丰饶肥美,空地也多,流民们去了关外之后,确实是能够填饱肚子的。
董策忽然意识到这是一个机会。他很清楚崇祯七年的这段历史,用不了多久,大约在七月份左右,后金便会入寇南侵,虽说主要战场并不是这边儿,而是宣府镇、万全,乃至於是更往东的区域,但是这边儿也是少不得受到波及。想要保全自身,必需得早作准备,可是他要把这个消息怎麼告诉手下人?他知道,别人可不知道。直言相告,说我能预知未来?那是扯淡。
想要说服别人,让别人相信,总得拿出一个说得过去,让人信服的理由来,现在石进几个,可还没到对他死心塌地卖命的份儿上、董策心里转了几转,脸上越发的沉重,长长稻了口气。
董头儿,怎麼了?王通最有眼力价儿,赶紧问道。董策阴沉著脸道:我怕咱们这一次是要大难临头了。
众人齐齐一惊,石进赶紧道:董头儿,这话怎麼说?
你们还没看出来麼?董策指了指那张告示,沉声道:黄台吉让人此处张贴告示,为的什麼?难不成仅仅是为了让老百姓投奔到后金国去麼?他缓缓摇头道:他们也不缺这点儿人,花这麼大的气力做这些事儿,值得麼?王浑愣愣的问道:那那老奴酋是为了啥?动摇民心?动摇民心?董头儿你说明白点儿,咱听不懂啊!王通绝对是个上佳的捧哏。
董策淡淡道:以告示来动摇民心,则军民厌战而易降,一遇女真兵必大溃。我都说打这个份儿上了,你们还是想不明白麼?石进脸色一变,似乎是想到了什麼,低呼道:难不成,后金鞑子要……入寇!董策斩钉截铁道:他们这麼做,定然便是为了接下来的入寇做准备。以这些鞑子的习性,怕是没多久就要南侵了。他冷冷一笑:而且他们能不知不觉的张贴这般多的告示,咱们大明朝的奸细,可还真是不少啊!
大夥儿都是被这个消息给震惊了,一个个呆著脸不说话,气氛一时间变得安静下来,甚至有些凝滞,让人喘不上气来。
这个时代,后金鞑子骑射无双,以一敌百的认知,早就已经是深入了大明上下之心,无论是庙堂之高的那些大人们,还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乡野村夫,都是知道,东虏战力极强,打咱们大明的军兵,一个能打十个,几十个!这使得大明上下对於这些后金鞑子,既是痛恨又是恐惧,而后者还远远大过於前者,深入人心。
以至於后来满清入关之后,每每十余后金鞑子杀入一个人口十几万的大城,肆意屠杀凌辱,而满城居民无一人敢於反抗,俱都献上妻女,奉上金银,伸长脖子,引颈待戮。董策他们是边军,知道的更比别人多一些,心里也更是清楚——每每后金鞑子入寇,十几个后金鞑子把一个百户甚至更多的明军撵的鸡飞狗跳,狼奔豕突的场景可不少见。
本来以为是傍上了一个大粗腿,以后日子能过得好一些,却没想到,紧接著就要和后金鞑子见仗——十里铺在镇羌堡东北边缘地带,安乡墩更是在十里铺东北边缘,若是鞑子入寇,这里少不得要受到波及。要说不怕,那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