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foncolt;<b></b></font>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br>
这是勾结闯贼,公然造反,是最为恶劣的事情,在朝廷眼中,是绝对】
别说是这种性质的造反了,更轻一些的,只要是有这个意思,那也是必死无疑。像是大明军中偶尔发生的哗变,或者是因为监军太监太过凶狠苛责,或者是因为文官克扣钱粮,甚至还有的是因为监军文官或者是文官建奴玷污军兵妻女。但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造成的哗变,只要是士卒哗变了,在朝廷眼中,就是该死!对这种事件,一般是先把惹出事儿来的那文官或是太监调走,然后安抚士卒,等事情逐渐过去,局势稳定下来之后,朝廷就要开始动手了。领头闹事儿的士卒要被杀掉,跟随闹事儿的,至少也是流放,就连他们的上官也要受到牵连。
处理这种事情,朝廷素来是心狠手辣。
而很讽刺的是,反倒是惹出事儿来的太监和文官,很少受到惩罚。像是正德年间八虎之一的谷大用,当初在边地激起了士卒哗变,事情闹得很大,最后不是全身而退?迫于朝野非议,正德皇帝不得不处罚他,但所谓的处罚,其实就是把他调走而已。这叫什么处罚?或许对谷大用来说是的,因为作为一个太监,不在皇帝面前了,慢慢就会生疏,皇帝对他的宠信也会减弱,而他的一切都是来源于皇帝,皇帝的宠信弱了,他的权势也就被削弱了。
但士卒们能接受这个结果吗?
显然是心中会有怨气的,但他们又能怎么样?只能忍着!这种怨气积蓄的多了,自然就形成了对朝廷的极大不满和怨恨,而到了一定程度,当出现了某些契机之后,就自然会爆发出来。
最大的契机,就是大明朝廷的内忧外患。
内有闯军肆虐中原,外面建奴崛起海东,屡屡袭扰,大明朝对军队的掌控力,已经是越来越衰弱。这一点,从那些越来越拥兵自重,不受朝廷约束的将领身上就能体现出来。而再过几年,这种情况会更加严重。
武人的不受待见,来源于大明社会的上上下下,方方面面,武人卑贱,几乎已经是形成了一个社会共识。朝廷对他们苛刻残忍,而百姓对他们则是鄙夷不屑。
现在是崇祯八年,后来在崇祯朝末年那些既不停掉也不听宣,横行霸道,几乎是一方土皇帝的大军阀还没那么嚣张,朝廷还是掌握的住局面的。一旦被朝廷知道这边的具体情况,那么这五十二
个人,绝对是活不下来。
所以说,董策为了他们,实际上还是担了相当大的风险的。
不过董策也不是那种会将自己置于危险境地的人,他既然敢这么做,自然是有相当的把握。这些马庆手下的延绥镇精锐,一个个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兵,论起经验来,比董策的这些家丁们都要丰富的多,就这么死了,实在是很可惜。
董策是要定他们了。
其实不用多想,没有别的路,那就只能走董策给选定的路,更何况,他们中许多人对成为董策的属下也并不抵触。这几日的相处,他们也知道董策爱兵如子,更是极为护短的一个人。在他手底下,不但吃的好穿得好,而且不会吃亏,不会受气儿。
跟过去的日子比起来,简直就是做梦一般了。
大伙儿纷纷喊道:“俺们愿意跟着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