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这人啊,就怕对比。
跟谟言这种一个月创作出一部长篇的人比起来,三天憋俩字的于华就跟一条咸带鱼没区别。
接到了林为民的电话,于华确实有点郁闷。
这个小眼睛,阴魂不散啊!
于华下定决心,下一部他要以最快的速度写出来。
谟言三十五天是吧?
我三十天!
“诶,于华,下午钓鱼去不去?”
“钓鱼?”于华犹豫了。
算了,三十一天也比那个小眼睛短。
在于华矛盾于摸鱼还是钓鱼的时候,远在燕京的林为民接到了来自米国的越洋电话。
电话是阿瑟·米勒打开的,这回他不需要邮寄什么包裹,所以直接打了电话。
阿瑟·米勒在电话中告诉林为民,《触不可及》停演了。
从1984到1988,《触不可及》在百老汇的巴里摩尔剧院走过了四个年头,驻场演出1365场,收获了米国无数话剧观众的肯定和热爱,也获得了托尼奖的肯定。
在演出的最后阶段,百老汇剧院的演出观众上座率不足30%,票房收入锐减。
于是《触不可及》便开启了巡演模式,跟剧院演出比起来,巡演让这部话剧再次点燃了活力。
毕竟百老汇的观众主要是以纽约市民为主,除此之外就是米国以及世界各地的游客,演了几年观众潜力几乎已经耗尽。
但巡演就不一样了,米国的其他大城市当中,话剧观众可能并没有纽约多,但同样的,《触不可及》在这些城市的演出也是第一次啊,观众们对这部话剧是充满了新鲜感的。
《触不可及》的巡回演出时间长达近一年,演出场次也多达近150场,最关键的是巡演的票价通常都比在剧院演出要贵上不少。
这一波,赚的可谓盆满钵满。
但再好的舞台也有再见的时候,就在昨天,《触不可及》结束了为期近一年的巡演计划,回到了巴里摩尔,进行了告别演出。
最后的演出,巴里摩尔剧院当中人潮涌动,观众席坐满了人,但大家都明白,这只是回光返照而已。
很多喜爱《触不可及》的话剧观众在演出当晚忍不住泪洒当场,多家媒体也在第二天报道了这部话剧的停演。
四年时间,一千多场演出,《触不可及》已经成为百老汇历史上为数不多的长寿话剧,陪伴了上百万名观众。
在演出票房收入方面,话剧通常是没办法跟音乐剧相比,但《触不可及》是个例外。
四年时间累计票房超过了1亿米刀,其中有近3000万米刀的收入是由巡演带来的。
这个票房收入放在百老汇的音乐剧市场当中不算什么,但在话剧市场却足可以排进历史前十。
而林为民这个原著作者,也因此收获了千万米刀的票房分成。
当然了,赚的最多的还是身兼投资人、制作人、编剧等多重身份的阿瑟·米勒,作为这部话剧引进米国的最大推手,老米同志一部话剧赚了两千多万米刀。
对于老米同志的收入,林为民丝毫不嫉妒,《触不可及》引进米国,他等于躺着赚钱,老米头儿不仅干的多,还冒着风险自己投资这部话剧,拿这些分成理所当然。
《触不可及》的停演是无限期的,意思可不是以后再也不演了,而是要看情况,说不定再过个十年八年,换了一茬观众,还得复排一下。
对于百老汇的经典话剧来说,这是常规操作。
阿瑟·米勒的《推销员之死》从四十年代诞生,已经复排过两次了。
聊完了停演的《触不可及》,阿瑟·米勒难免有些惆怅,林为民便将话题转移到了《追风筝的人》身上,阿瑟·米勒刚才还低落的情绪又高涨了起来。
跟日渐衰落到不得不停演的《触不可及》相比,《追风筝的人》如日中天。
自前年九月公演,口碑爆棚,票房收入喜人,尤其是在去年年中狂揽托尼奖几座大奖之后,票房收入更是爆炸。
短短一年半时间,《追风筝的人》已经创造了近5000万票房收入,总票房超过《触不可及》指日可待,唯一的不确定是究竟会创造什么样的历史。
不过最近在百老汇风头最盛的,还要属刚从伦敦西区搬来的《歌剧魅影》,作为天才作曲家安德鲁的最新力作,《歌剧魅影》在百老汇甫一公演便火爆纽约全城。
百老汇虽说舞台剧种类繁多,但音乐剧毫无疑问是当中最强势的。
有《艾薇塔》、《猫》等经典音乐剧的底子在,又经过了伦敦西区一年多的磨砺,《歌剧魅影》只用了数天时间便征服了纽约城的观众们。
阿瑟·米勒说到《歌剧魅影》的时候,语气中充满了感慨和羡慕。
“林,真是没有想到《歌剧魅影》会如此受欢迎。”
当初林为民要投资《歌剧魅影》,阿瑟·米勒还曾有过质疑,可现在看来,林为民的决定无疑是正确的。
“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林为民玩笑道。
“哈哈,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