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大儒赞苏家是积善之家,苏文航品性高洁,纷纷向他抛去橄榄枝,表示愿意收苏文航为亲传弟子。
甚至名满天下的大公子,与好友小聚时,也说苏文清虽然从商,可为人高洁,文采斐然,乃真君子。
其弟苏文航敏而聪慧、刻苦好学,是未经雕琢的璞玉,未来不可限量,要不是他无心收弟子,一定会收其为徒。
大公子虽然没有收苏文航为徒,却亲自写信给稷下学宫,与文渊先生齐名的大儒,向他推荐苏文航。
当那位大儒表示,愿意收苏文航为关门弟子时,苏文航一名传遍天下,人人赞他好运,有一个好哥哥,留下偌大财产为他铺路。可没有一个知道,如果可以,他苏文航愿用所有换他哥哥一命!
这么大的事情,天家不可能不知,官员们不可能不提,当那此耿直的清流官员,在早朝提起此时事,大赞苏文清与苏文航兄弟二人时,九皇叔顺水推舟,不仅赞了苏文清与苏文航的义举,还提起苏文清为救驾而死的事。
两件事叠加,份量绝不是一加一那么简单,早年九皇叔想以救驾的名义,追封苏文清为惠国公,可念头一起就被凤轻尘劝阻了。
有时候荣宠太过,并不是一件好事,光一个救驾之功,份量还不够,九皇叔封赏下去,虽能给文清添名,可也会给苏文航带来无尽的麻烦。
苏文清已死,苏家只有一个半大的苏文航,九皇叔给苏文清的荣宠越多,苏文航日后要入官场,受到的排挤与刁难就会更多。
再来,苏文清死时,九皇叔还不是皇帝,就算是皇帝又如何,身为东陵百姓,救皇上本身就是他们应该做的事,如果凭一个救驾之功,就封王拜将,让九皇叔身边的暗卫、侍卫如何想?
日后如再有人拼命救驾,皇上是封王还是不封王?
救驾必然要赏,可赏赐也不宜太重,凡事开了先例就很难再遏止。
凤轻尘劝九皇叔等等,寻一个好时机,她相信文清不再意多等几年,而现在时机正好。
两件事加在一起,苏文清与苏文航的名声,已达到了一个常人难有超越的高度,这个时候再提救驾之功,重赏便是自然而然的事。
九皇叔下旨,追封苏文清为惠国公。因苏文清已逝,又没有留下子嗣,这个爵位并不可以继承,只有苏文清有这个殊荣。
原本百官还觉得九皇叔封赏太重,可因爵位不能继承,众朝臣完全没有反对的理由,反倒觉得苏家吃亏了。
如此一来,九皇叔封赏了苏文清,也保护了苏文航。苏文航有稷下学宫的大儒为师,日后步入官场,轻易便能打入清流文臣的圈子,再加上有九皇叔相扶,只要苏文航不犯大错,他日封王拜相不在话下。
如此一来,苏文清的心愿也算达成了。苏家从此由商入政,只要苏文航和后代子孙好好经营,凭着九皇叔对苏家的感情,苏家成为名门世家不过是早晚的事……
给读者的话:月末了,请允许可怜的彩彩,求个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