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冯河清是四镇、北庭行营的人,但并非是当年入卫中原的四镇、北庭将士子弟,他最初以武艺从军,在朔方节度郭子仪帐下,后来机缘巧合之下为时任的泾原节度使马璘看中,被招揽到了麾下,统领北庭军一部。
再后来,冯河清频频以这支偏师破吐蕃,多次立下大功,官也越做越大,最重做到了左厢兵马使,御史中丞。
有这么一份香火情在,他对郭映的态度倒不像旁人那般冷淡,反而是十分热络。
节堂军议一结束,郭映便被冯河清强拉到了他的宅邸。
“我观郭郎你器宇轩昂、仪表堂堂,说话谈吐也颇有文采,何不借勋贵出身,在京中讨个闲职,怎么跑到咱们这边鄙之地了?”
“将军你有所不知,我从小到大都不喜案牍之事,对于武事倒是颇感兴趣,心中也存了建功立业,封妻荫子的心思,恰巧吐蕃年年犯境,因而就请命来到泾原了。”郭映半真半假地回道。
哪知冯河清听了,却是露出了一抹促狭的笑容:“岂不闻高常侍名句‘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建功立业,封妻荫子可不是你想象的那般简单。
前年吐蕃八万大军破方渠,入拔谷,又寇盐、夏,与我西北诸镇战平;去年吐蕃先寇盐、庆,后寇银、麟,又寇我泾州,你可知最终双方战果如何?”
“塘报上不是说李尚书率部击走吐蕃兵马,我师全胜吗?”
郭映面带疑惑地看向冯河清,去岁发生在西北的三场战事他当然知道,那时候郭子仪还是天下兵马副元帅,军中的塘报都会送到他面前过目,故而郭映对此战战果几乎是了然于胸。
“入寇的吐蕃两万兵马俱是精骑,他李怀光如何敢说击走吐蕃?”
冯河清嗤笑一声,摇了摇头:“我告诉你,实际的情况是吐蕃不愿硬拼,见援军来,全师退走。”
“……”闻言,郭映一时陷入沉默。
安史之乱后,吐蕃入侵,唐廷设在陇右的八马坊几乎尽陷,西北诸镇的战马也因此下降到了一个极其稀缺的境地,用郭子仪的话说,不及吐蕃百分之二。
这也导致了唐军在野战中屡屡受挫,即使将士上下一心,击破敌军,也往往难以扩大战果。
吐蕃来年补齐兵马,便会卷土重来。
旋即,冯河清又直截了当地说道:“我说这话不是有意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而是教你明白一个道理,未虑胜,先虑败。
我手下五千兵马,总共就五百骑兵,都是一等一的好汉子,可别在你手里折损过半。”
“末将省得,行事之前必会三思。”郭映肃然应诺。
冯河清这番话虽然有敲打和警醒的意味,却并无恶意,郭映自不至于跟他计较太多,遂岔开了话题道:“末将还有两位同行的友人,二人俱有上将军之才,奈何不得贵人赏识,而今尚是白身,若是将军帐下还有空余的位置,可否让他二人也谋个差事?”
这两位友人自然是指韦皋和樊泽了,郭映有意将他二人收归帐下,于是便寻了个机会向冯河清讨官,以图市恩于二人。
冯河清闻言微皱眉头,略作沉吟之后,方才开口问道:“哦,不知是什么样的友人啊?”
“奔走之友,我三人志同道合,恩若兄弟,可以共谋大事。”
“既然如此,那便带到本将面前,若真有能耐,本将便保举他一个前程。”
冯河清答应的很干脆,郭映方才写话几乎等于是说那二人是我的挚爱亲朋,手足兄弟了,他若是直接拒绝,便等于拂了郭映的颜面,届时传扬出去难免要惹人非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