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天按灭了手中的烟蒂,终于在纸上落笔写道:
“这次来安阳,遇到了两件事情,一件让我觉得愤怒,一件让我觉的欣慰。遇到了一些不为民做主的官员,也遇到了一名让人闻之落泪的好官
当官其实非常简单,你为老百姓考虑了,为老百姓做好事了,老百姓自然就爱戴你。而林树这样一个小小的官员,竟然能够得到那么多百姓的衷心爱戴,人深思
春秋时耸仪休当了鲁国的宰相。《史记》里说他“奉法循理,无所变更,百官自正”
法为正法、理为常理,奉法循理倒没什么,必须的;至于无所变更。有些人就不理解了,这儿无所变更,那政绩怎么能做得出来?或者政绩怎么能被看得出来?干嘛不嚷嚷颠覆旧法、破坏成法,先搞一套说词,把自己弄成一个锐意进取、大胆改革的名相。哪怕一将成名万骨枯也在所不惜呢?
现在咱们政府许多官员就在这么做吗?把当地折腾得要命,他自己博得名声后,扔下元气大伤的摊子,起身升职当更大的官去了。
公仪休没有这样干,而是奉法循理。无所变更,不贪这个名声。虽然不说就是上古圣贤治理天下时所谓垂拱而治,但鲁国在宰相公仪休的治理下,“百官自正”即官员普遍都是好干部,官员队伍很廉洁公正有效率,社会风气也良好
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会有这么好的官员队伍?因为公仪休奉行的原则是“使食禄者不得与下民争利,受大者不得取。
什么是大?就是国家给你的俸禄,还有荣誉、地位即受人尊重的名器,这个名器就是“大,!这个大。不是指钱多,不是指占有国家资源多,不是指你能操纵的事儿多、你能摆平搞定的人多,而是指作为一个文明人享有的景仰与尊崇。
中国古代有句话,叫“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可我看这句话得改下,改成“当官不为民服务,不如回家卖红薯,
官员手里的权利,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全体国民给你的。你的职责,只是服务,服务于国民,服务于这样国家”
官员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品德?
中国古代的儒家把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视为整个社会的基本美德,古希腊人把智慧、勇敢、节制、公冉当作城邦公民的四大美德,中世纪的基督教把信德、望德、爱德看作基督徒的三
德。
那么在这个时代,我们的官员呢?
忠诚。忠诚作为对政府官员的品德要求是非常重要的,官员要始终如一、无条件地遵守和实现自己的道德要求,它是中国传统官员品德体系的一介,核心范畴之一。
在《论语》中曾子就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在这里孔子所言的“忠”指的是克尽己责。之后的《孝经》强调“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亦即在家尽孝,在朝尽忠。忠是孝的延续。
忠诚作为一个历史性的道德范畴,对于今天政府各级官员干部而言。对其忠诚的道德要求在本质上不同于古代社会,它强调从总的倾向上来把握个人对政府的根本态度。忠于党、忠于国民、忠于国家、忠于
守。
忠于国民这一点上,我们的官员绝不能对上奴颜媚骨,对下横行霸道,更不是对国民当面信誓旦旦,过后信义全无。更有甚者,将对群众一时的承诺作为愚弄他们的机巧手段。拿自己的诚信当儿戏,最终使政府的公信力彻底消失”
萧天点了根烟,在那想了许久。然后继续落笔写道:
“官与民的关系作为政治伦理的重要内容,不仅反映着官员的道德态度,而且也是区分不同社会官德本质差别的分水岭,在中国古代社会。虽然有大量的民本民贵思想资源。封建君王和有远见的思想家也反复强调“爱民如子”“为民做主”但从本质上讲,当时的统治阶级重民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仅仅是巩固封建君王政治统治的主要手段。
而在我们这个时代,官民关系生了根本性变化,国民由过去的奴仆变成了社会的主人,由对强权的屈从变成了对自由的肯定,由草奴人格变成了独立人格。
但是,从我们的官员方面来说,还有许多人对“甘为公仆。的观念远未树立起来。要彻底改变这一局面,就必须使广大国民和各级官员协州认识到国民嘉我国政权的根本性质。国民是国家一绷秩公升最终来源,全心全意为国民服务是各级政府官员的根本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