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贾宝玉呵呵笑道:“书稿都在我脑袋里,还没有落笔,不过我可以先说几段给你听。”
林黛玉忙让雪雁倒上参茶,像个小学生一样,单手支着下巴,静待贾宝玉的新作。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
《三国演义》在文学性上不如其他几部名著,但是在情节、叙事上,却是独领风骚,尤其是对历史人物的重新演绎,刻画的入木三分。
可以说,没有《三国演义》,三国的这段历史压根不会流传那么广,恐怕也就会跟五代十国一样,淹没在历史的尘埃里。
可历史没有如果,《三国演义》的出现,第一回目就是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可以说开篇就让刘关张三个人物立住了,并吸引了读者继续跟随作者的笔触,去了解后汉三国的波澜壮阔。
……
深夜,紫禁城的乾清宫东暖阁里。
太监王承恩从小太监手里接过一个盘子,盘子里放着六块牌子,上面刻着田贵妃、袁贵妃、王顺妃、刘妃、方妃、沈妃。
小太监在他耳边嘀咕了几声,又从袖子里递过去一样东西。
王承恩点点头,朝门外努了努嘴儿,小太监立刻弯着腰退了下去。
王承恩将刻有田贵妃的牌子放在了最显眼的位置,这才捧着盘子走进了东暖阁。
隆乾皇帝坐在龙榻上,手中拿着北直隶巡抚阎应元的奏疏,奏疏上言明京营遇见贼寇,避而不战,却在直隶附近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杀良冒功。
隆乾帝的脸色一阵红一阵白,再看看王子腾上的奏疏,言明神机营斩贼首级数百,打的贼寇仓皇逃窜,不日就可擒拿贼王闯榻天。
隆乾帝看着两封截然不同的奏疏,一时不知道该相信谁。
从明面上来看,隆乾帝对京营的战斗力还是颇为信任的,毕竟每年阅兵的时候,京营那些威武雄壮、武器精良、铠甲光鲜亮丽的士兵给了他很深的印象。
在隆乾帝的认知里,这样的士兵,对付一群不知道从哪冒出来的流寇,那还不是手到擒来?
虽然前期打了几次败仗,可王子腾给他的回复是京营久疏战阵,一时还不适应,等经历过战火的洗礼,京营的战斗力才会被激发出来。
但是从内心上来说,隆乾帝隐隐觉得,阎应元的这封奏疏才是真的。
隆乾帝对大周朝的军队报以厚望,可面对建奴一次次的惨败,面对闯王李自成、张献忠的作战失利,让隆乾帝的期盼一次次的破灭。
王承恩将盘子放在隆乾帝的龙案上,屏退一旁伺候的太监、宫女,低声道:“万岁爷,已经二更天了,该歇息了。”
隆乾帝将奏疏扔在龙案上,仰头靠着椅背,眉头紧皱,不停的捏着鼻梁。
王承恩见状,连忙走到隆乾帝身后,伸出一双比女人还要细腻的手,驾轻就熟的揉捏隆乾帝肩膀上的穴道,替他放松身体。
隆乾帝长出了一口气,道:“王伴伴,这两封奏疏,截然相反,你帮朕看一看,哪封是真,哪封是假。”
王承恩其实早就知道这两封奏疏的内容,但是军国大事,他哪能替隆乾帝做判断。
不论他说的对与不对,都没有什么好处。
“回万岁爷,奴婢才疏学浅,看不出来,万岁爷英明神武,乾纲独断,区区一伙子流寇,疥癣之疾而已,相信牛将军大军一到,些许贼寇,定会不堪一击。”
王承恩轻声说道,手上的力道不减。
隆乾帝微眯着眼睛,闻言笑道:“你这条老狗,就会说吉祥话儿,不过你说的也没错,一群乱民,掀不起风浪,只是苦了京畿的百姓。
这牛继宗也不知道是干什么吃的,每年领着几十万的粮饷,居然打了这么长时间,还有这个周天一,身为我大周朝的军户,世代受我朝俸禄,居然不思忠君报国,跑去当什么乱民,真是该死!”
王承恩点燃了一蟠檀香,放在吞金兽首香炉里,附和道:“谁说不是呢,万岁,一等伯乃镇国公的孙子,好歹继承了乃祖一点打仗的本事,只不过奴婢听说,这名将也是从一次次战斗中磨炼出来的,一等伯先拿流寇练练手,等熟练了,便能成为皇上的左膀右臂,到时候驱逐鞑虏,恢复辽东,指日可待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