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洗完毕,李兰躺到了硬冷的简榻之上,脑中却仍不住的回想这两日的所见所闻。见到关羽的第一眼,就能明显地看出他眉间的忧愁,以他和刘备这么多年的兄弟情谊,怎么因为一纸薄薄的军令状而担心会丧命呢?刘备与他恩若兄弟,而且现在正是功业渐上的时候,正需要关羽这样的深受士卒爱戴,又文武双全的将才,怎么能因为他私放曹操就下杀手?
可是关羽最后的那一声叹息久久回荡在李兰耳际,是那么的无奈,那么的痛心,甚至还有些愤恨。也绝对不会是因为自己的出现而没让刘备表现就产生,怎么强烈,复杂的沉重心理。难道这兄弟两人之间,当真并不是表面上那么和谐,而有不少裂痕?
李兰努力地回忆搜索着自己熟知的相关历史知识,在刘备三请诸葛亮出山相助之后,相待甚厚,关,张二人也确实有不悦的说法。总不能因为大哥对别人好点,关羽就产生这么大的情绪,再说刘备本来就以“求贤若渴”自居,对有才干的人都是同床睡觉的,也不算什么大事。
再接下来曹操举兵南征,刘备携民而逃,在长板坡大败,兵马损失殆尽。最后还是关羽水军和公子刘琦两处兵马,才得以暂保江夏,重振声威。想到这里,李兰又不禁想起作夜与关羽回营之时的情景。多少士兵冲出辕门,夹道欢迎,关羽如此受将士爱戴,刘备怎么还会自毁长城?
不对,关键就是这里。李兰突然灵光一闪,慢慢地理出了一根线。自古为君之人,最忌讳的是什么?无非就是良将握重兵。刘备现在只有这点人马,却基本上都是关羽旧部,而且都十分崇敬爱戴关羽,这难道不就是犯忌之事?这也就有了杀关羽的动机,不然华容道之前,关,张出战,什么时候听说过要立军令状?
刘备杀关羽动机既然存在,那么李兰就很容易能想到杀自己的原因。他开口为关羽求情开罪,刘备一定认识他是关羽党羽,所以要趁着在帐下还没有功劳,没有名气,先行除掉,一则去关羽一心腹;二则也可以警示关羽。而孔明却能看出自己并不知道其中内情,所以想极力保全,偷放出营。赵云是刘备近卫队长,当然是他杀人的最好工具。但是刘备没有想到关羽会派其子护送,所以刺杀失败。然而刘备也不可能眼睁睁看着这样一个人才去投靠别人,于是又让这几人一起来请自己回来效力。
这样一捋,李兰觉得没有破绽,所以的疑惑都一一揭开。只是刘备在历史上深受好评,会做出这样的事情吗?这个问题又让李兰思索很久,向来史书都为尊者讳,除非桀,纣这样的暴君,否则谁会记下君主的缺点?约莫就应该是这样的了。
李兰很满意自己的解释,正准备安心入眠,却又猛然记起,自己还在关羽营中。这样一来,刘备岂不更将他当成关羽心腹?只怕以后在刘备帐下的日子更不好过了……<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