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隋唐天字七书 > 第121章 天台终成第一宗,祖庭国清天下闻

第121章 天台终成第一宗,祖庭国清天下闻(2 / 2)

杨广心中大喜,连声说:”好,好,好。”</p>

杨广接着问道:“弟子(杨广)欲为先师造碑。”</p>

既然有碑,那碑文之上,当然需要描述智者大师的神迹。</p>

杨广问智璪,“先师有若为行状?”</p>

智璪的回答若有若无地展现出对杨广的尊重和奉迎,他说道:“先师从先以来,讫至无常,其间灵异非止一条,并是弟子灌顶记录,为行状一卷。”</p>

然后,智璪说出了画龙点睛一句,说道:“放在山内未敢看。”</p>

言下之意,这先师行状,还是要杨广启封,观阅以后才能定稿,这是智璪,或者说是天台宗对杨广皇权的认可。</p>

杨广听出了言下之意,他连忙说:“大好,大好,弟子正欲为先师立碑。”</p>

杨广得到了天台宗的承认,也赶忙和智璪拉近关系,想以同门情谊打动智璪。</p>

杨广接着又问了一个他所关心的问题,那是天台宗的寺约寺规问题,也可能是以后天台宗的宗法规条。</p>

智璪又一次非常得体,滴水不漏地回复了杨广的问话,“先师在世有十条制约,名系于寺,若身居别处则不同止。”</p>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p>

寺约寺规的系统化和条例化,实际上体现了天台宗,已经远远地走在了别处寺院的前面。</p>

这给了杨广明目张胆支持天台宗成为天下第一宗的信心和勇气。</p>

他对于江南佛教,或者说,对于江南文化的整合和融汇,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天地。</p>

杨广心中欢喜无限,他对智璪连连点头表示认可,并且发自内心地说道:“大好,大好。”</p>

成为皇帝的杨广,仅仅和智璪一席话,就胜过自己在扬州,当十年藩王时苦心经营的成果。</p>

于是,杨广放心扶持天台宗成为天下第一宗。</p>

这是中国佛教史上划时代意义的大事.</p>

天台宗是中国第一支本土化的佛教宗派体系,起于智者,成于灌顶,但智璪在宫禁之中和杨广的一席话,却可能无限地拉近了天台宗正式开宗立派的时间。</p>

历史,成就英雄,或者说,历史选择了谁将成为英雄。</p>

杨广和天台宗相互依存,相互成就。</p>

天台宗需要一个大本营,而现在,这个大本营甚至还没有一个正式的名称,这当然会和它将要承担的重任和所处的位置大不相称。</p>

于是,在杨广资助的天台山新的寺院建成之日,杨广下敕,征求江南佛教界,当然主要是天台僧众的意见,要为寺院题名。</p>

杨广在敕书中说:“前为智者(大师)造寺,权因山称,经论之内,复有胜名,可各述所怀,朕自详择。”</p>

这种取名的荣誉和权利,当然只能归于天台宗。</p>

智璪真不愧是天台宗社会活动僧人之中的第一人。</p>

他立即上奏称:“昔陈世有定光禅师,德行难测,迁神已后,智者(大师)梦见其灵云:今欲造寺未是其时,若三国为一家,有大力势人当为禅师起寺,寺若成,国即清,必呼为国清寺,闻敕旨欲立寺名,不敢默然,谨以启闻。”</p>

这就是天台宗的祖庭国清寺名称的来由。</p>

定光禅师之言,或有其事,但寺名寺意,却处处紧扣家国情怀,智璪和天台宗虽然身处方外,心中却始终念念不忘世俗的隋朝。</p>

以出世之教,弘入世之化,这种名称,充满人文关怀,当然是上上之选。</p>

延续佛道二门,讲究天人感应,应祥瑞而成的传统,天台僧众进一步论证取名国清寺的深层含义。</p>

他们说智者大师生前曾经留有遗言,“王家造寺,陈、齐俱灭,隋方代周,此三国成一是也。”</p>

这实际上是代替智者大师,正式承认杨广治下,隋朝皇权的正统及合法地位。</p>

政教在此时,合为一流。</p>

杨广历经十多年的经营,对于江南佛教的笼络,终于在今日开花结果,达到大成之境。</p>

最新小说: 裂石响惊弦 混在古代当王爷 军伍行 黑龙新传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