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隋唐天字七书 > 第149章 三伐高丽徒叹息,兵临城下终无功

第149章 三伐高丽徒叹息,兵临城下终无功(2 / 2)

来护儿对着众将说道:“三度出兵,未能平贼。此还也,不可重来。今高句丽困弊,野无青草,以我众战,不日克之。吾欲进兵,径围平壤,取其伪主,献捷而归。”</p>

显然,来护儿在前线观察到高句丽的强弩之末,觉得可以一战而胜。</p>

高句丽困弊或者有之,但人在绝境之中,却一样会爆发出远比平时大得多的能量。</p>

高句丽之民族性格,也大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自毁式倾向,隋朝众将,久经战阵,他们非常清楚,如果来护儿真的进军平壤,胜负难以预料。</p>

就如第一次,在平壤城内的溃败。</p>

因而,来护儿最重大的阻力来自于内部。</p>

来护儿本人已是第二次违抗圣旨了,这并不是一个好苗头。</p>

抗旨一次,都是死罪,何况是一而再,以杨广猜忌之心,是绝不会让他有第二次机会去违抗自己。</p>

当年杨玄感叛乱之时,借口就是来护儿叛变。</p>

而在杨玄感兵围东都洛阳之际,来护儿在未奉杨广敕旨的情况下,召集部下诸将,想主动回师,援救东都洛阳。</p>

这种未奉旨而擅自率军行动,是完全的叛逆行为。</p>

来护儿座下诸将,都认为应该等待杨广的命令,再进行下一步的行动,坚决不同意擅自回援。</p>

但来护儿官大一级压死人,他声色俱厉地逼迫众将说:“洛阳被围,心腹之疾,高句丽逆命,诚疥癣耳。公家之事,知无不为,专擅在吾,不关诸人,有沮议者,军法从事。”</p>

来护儿即日下令,全军回援东都洛阳。</p>

来护儿一心为国,为了怕杨广产生误会,将自己的二个儿子,作为信使,派去杨广的行营,回复和解释自己擅自回援东都的决定。</p>

但这件事情,很难定性,也很难弄清楚来护儿当时决定的真正含义。</p>

但当时东都危急,杨广需要最大程度稳定国内政局,已经不可能彻底追查来护儿的真实意图。</p>

他只能尊重事实。</p>

事情的结果非常明确,杨广在远隔千里之外,也几乎同一天发出诏旨,让来护儿回军救援洛阳,但来护儿回军之时,确实是擅自行动,违命而行。</p>

但非常吊诡的是,来护儿回援路近,但却不是最早到达,在洛阳城下和杨玄感决战的军队。</p>

也许,如果杨玄感早日进入东都,历史可能改写,说不定来护儿的勤王就变成了向杨玄感的勤王。</p>

但最后的结果是,来护儿因为这次主动回援的行动,得到了杨广的嘉奖。</p>

当他见到来护儿的二个儿子时,心情大好,对他们说道:“公(来护儿)旋师之时,是朕敕公之日,君臣意合,远同符契。”</p>

这当然是一段君臣有义的佳话。</p>

但杨广心中,某个时间或者也会产生一种“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疑惑。</p>

从杨广第三次委派来护儿担任水军主帅可知,他对来护儿还是信任有加,但杨广本性多疑,吃一堑,长一智,他对来护儿一样有反制措施。</p>

来护儿想再一次自做主张,已经没有可能了。</p>

长史崔君肃就明确反对来护儿进军平壤。</p>

但来护儿并不答应,他想重施故技,他向手下诸将说道:“贼势破矣,独以相任,自足办之。吾在阃外,事当专决,宁得高元(高丽王)还而获谴,舍此成功,所不能也。”</p>

但今时非往日。</p>

崔君肃严厉警告众将说:“若从元帅违拒诏书,必当闻奏,皆应获罪。”</p>

从崔君肃的行为和言论可以看出,他虽然职位低于来护儿,但他同时应该身负监视来护儿之责,并且这个命令,来自于杨广的亲授。</p>

各位将领听出了崔君肃的言外之意,如果违命进军,即使胜利,也一定会被治罪。</p>

于是,各位将领一齐逼着来护儿退军。</p>

隋朝也丧失了征服高句丽的最后机会,高句丽,依然屹立于滚滚海浪之后,那是远在天际,杨广遥不可及的天涯海角。</p>

高句丽虽然苟延残喘于一时,但它和隋朝的战争,唤醒了中原的巨龙。</p>

隋去唐兴,高句丽必须被抹去,他们将在几十年后,迎来自己终极的宿命。</p>

杨广也将很快将迎来他的宿命。</p>

最新小说: 裂石响惊弦 混在古代当王爷 军伍行 黑龙新传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