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隋唐天字七书 > 第173章 河东一城虽未下,关中腹地已投诚

第173章 河东一城虽未下,关中腹地已投诚(2 / 2)

李渊老于政治,他把这次失利,转化为光荣的胜利。</p>

他对部下大言不惭地说;“(屈突通)野战非其所长,婴城善为捍御。我师常胜,人必轻之,骁锐先登,恐无还路。今且示威而已,未是攻城之时。杀人得城,如何可用?”</p>

于是,李渊暂时和屈突维持一种互相观望,互相制约的态势。</p>

李渊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p>

一河之隔,就是关中腹地,现在,是到各种势力站队的时候了。</p>

太原以南,除了屈突通的河东城,已是所至皆下,尽入李渊版图。</p>

现在,就看河西各种势力的选择了,这种政治上的大势,远比拿下河东一城要重要得多。</p>

李渊并没有闲下来,他开始大肆招揽河西和关中的势力。</p>

他没有等太久。</p>

孙华第一个渡河而来投诚。</p>

他是冯翊的反抗军首脑,手下有四五千人,但他同时也是一个年未弱冠的美男子,讲话纯朴浅显而直接。</p>

李渊老成持重,久居官场,孙华的年龄心性见识,都让李渊心中颇有轻视之意。</p>

孙华敏锐地感觉到李渊对自己的轻视,他一而再再而三地请求李渊,让他以实际的行动,建功立业,报效李渊。</p>

李渊心中警惕,自己可能陷入了一种先入为主的认知怪圈。</p>

他终于想通了。</p>

李渊立即给孙华封高官,赐大赏,并且让孙华自己给下属也依次授官。</p>

李渊知道,作为关中之地,第一个投诚的义军,他有必要树立一个标杆,才能让后来者,如影随形,多如过江之鲫。</p>

千金买马骨是也。</p>

李渊的战略非常明确,他传递的信息是“孙华尚且能做大官,那资历更老的耆老故旧投降,就更会被重用。”</p>

事实证明,李渊凭借孙华这个标杆,盘活了整个关中局势。</p>

孙华大喜,造反本来就是掉脑袋的事,虽然他是官逼民反,但坐实了造反这一罪行,总有一天,他们会遭到残酷的清算。</p>

而现在,却可能迎来光辉灿烂的后半生。</p>

于是,孙华非常高兴地回归河西,全力准备李渊的渡河计划。</p>

李渊已深得人心和民望,黄河两岸,船只粮食民众,尽相归献李渊。</p>

渡河已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p>

而河东的屈突通也没有闲着,他确实是知兵之人,也一心为杨广尽忠,他虽然固守河东不出,也不过是在等待一个时机。</p>

要想击败李渊,最好的机会,当然是等待他过河时全力冲击。</p>

屈突通选择了正确的时机。</p>

但他缺乏孤注一掷的勇气,或者说是李渊的主力牵制住他,对他形成了巨大的压力。</p>

在李渊派兵渡河之时,屈突通再一次显示了求稳的心态,他只派了桑显和去攻击李渊的渡河部队。</p>

并且,桑显河过于恋战,而忽视了去毁灭李渊最重要的过河资产,船只。</p>

船只一毁,李渊即使有通天之能,也只能望黄河而兴叹。</p>

也许屈突通以为,以有备胜无备,李渊的渡河部队守无可守,不可能承受自己骑兵的冲击,他想将李渊的渡河部队全歼。</p>

也许,屈突通还想着等李渊失败之后,再去收获这批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毕竟,靠水吃水,船只,可是黄河两岸,最值钱的物资了。</p>

屈突通差一点达到目的。</p>

但情况发生了变化,他对面的将领是刘文静,他带来了一支神秘的军队。</p>

最新小说: 裂石响惊弦 混在古代当王爷 军伍行 黑龙新传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