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隋唐天字七书 > 第174章 饮马泉一战沉沦,长安城新王当立

第174章 饮马泉一战沉沦,长安城新王当立(2 / 2)

关中隋朝的旧官僚系统向他臣服了。</p>

如果说孙华只是代表了关中本土豪强的臣服,那冯翊郡守萧造、华阴县令李孝常的献款投诚,尤其是长安城直辖的京兆、万年和醴泉等县的俯首,就意味着李渊已经被隋朝的上层社会正式接纳。</p>

至于三秦士庶,衣冠子弟,更是老幼相携,来者如市。</p>

李渊,就是时代的新王,是新的天选之子。</p>

于是,他终于等到了这个最佳的渡河。</p>

屈突通镇守的河东,本来是个问题,但李渊看得非常通透,他觉得这已经不是一个问题。</p>

在如何对待河东城的问题上,李渊内部其实有完全不同的意见。</p>

以裴寂为首的一派认为:“今(屈突)通据蒲关,若不先平,前有京城之守,后有屈突(通)之援,此乃腹背受敌,败之道也。不若先克河东,然后西上,长安恃通为援,通败,长安必破矣。”</p>

这是一种看似稳妥的战术,预料到兵屯长安坚城之下,前无去路,后有敌军,腹背受敌的危险境地。</p>

但有一个人提出了完全不同的意见,并且从此走上他开挂的人生。</p>

他就是李渊的二儿子李世民,他既是无敌的统帅,也是亲自冲锋陷阵,手刃敌人的英勇无敌的战士。</p>

他就像一块美玉,经过这段时间战火的洗礼,已成长为足以让后世仰视的军事大家。</p>

李世民提出不同的意见,他自信满满地说道:“不然。兵法尚权,权在于速。宜乘机早渡,以骇其心。我若迟留,彼则生计。……屈突通守贼耳,足为虞。若失入关之机,则事未可知矣。”</p>

李渊权衡机柄,心中已有定计。</p>

他采取了一个更加保险的两全之法,加速渡河,全力入关,同时,他留下刘文静防备屈突通的增援。</p>

李渊现在有这个实力和底气。</p>

他现在已从刚出发太原时,区区三万兵马,快速增长到十万大军了,并且,他的队伍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膨胀。</p>

李渊的野心也在膨胀,他太原起兵之日,虽然口号是尊隋室,立代王,但他自己都说过,不过是掩耳盗钟之举,他的真实目的一直是改朝换代,成为天下的新主。</p>

现在,李渊更进一步,被部下拥戴建立太尉府,这是极为尊贵的三公之一,是人臣官职的顶峰。</p>

李渊,迈向皇帝的位置又近了一步。</p>

他挥军渡河。</p>

关中在他面前门户洞开。</p>

在正式进攻长安城之前,李渊作了精密的布署。</p>

他先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他的第一步棋,就是占据永丰仓。</p>

这让李渊丰衣足食,后顾无忧。</p>

李渊不无得意地说;“千里远来,急于此耳。此既入手,余复何论。食之与兵,今时且足,……无为他虑。”</p>

李渊心情大好之际,衣锦还乡,在自己同州的老宅子祭祖。</p>

当年北周二京制时,除了长安外,同州是事实上军政中心,当朝勋贵,都争相在同州修宅安家,杨坚和李渊一家,在同州城鼎立,一城出二王,可谓盛世奇观了。</p>

李渊在同州还有祖可祭,但他祖上的坟墓,在长安城中,早已面目全非了。</p>

他的祖坟都被隋朝的西京留守刨了。</p>

但他没有心情去感慨,他需要趁热打铁,迅速完成对长安城的包围。</p>

李渊进入关中之后,快刀斩乱麻地放还原来杨广离宫中的宫人,并且废弃驰道两边的离宫。</p>

李渊依然手不停笔地封官赐赏,以至于整个关中大地,尽皆臣服李渊。</p>

这种优胜的局面一日千里,李渊想尽快取得胜势。</p>

他让二个儿子李建成和李世民,现在前者已经成为陇西公,而李世民也被封为敦煌公了,他们分别统领二路人马,从东南和西北方向,完成了对于长安城的四面包围。</p>

区区长安城,不过是瓮中之鳖而已。</p>

最新小说: 裂石响惊弦 混在古代当王爷 军伍行 黑龙新传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