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隋唐天字七书 > 第204章 仁义惊天足堪任,动辄得咎必争先

第204章 仁义惊天足堪任,动辄得咎必争先(2 / 2)

王世充很好奇河南大地之上,这个唯一敢和自己做对的人,他想见见李公逸。</p>

王世充亲自审问李公逸,大惑不解地道:“卿越境臣唐,其说安在?”</p>

李公逸非常硬气,他义薄去天地回答道:“我于天下,唯知有唐,不知有郑(王世充)。”</p>

王世充大怒。</p>

于是,李公逸死,李善行也一样死于城破之日。</p>

河南全部沦为王世充的地盘。</p>

夏侯端一行,艰难前进。</p>

他们昼夜兼行,虽然甩掉了追兵,但大自然的威胁依然令他们吃尽苦头,中间或附崖溺水,或被猛兽袭击,又损失了一半人手。</p>

但他们终于走出了大山,重新见到了李唐的太阳。</p>

当他们鬓发脱落,形貌枯瘠地出现在李渊面前之时,李渊心中无限感慨。</p>

大唐创业之艰难,真是难以与人言说,此去虽然无功,但有足够的苦劳,也让天下见识了李唐的骨气和坚韧。</p>

夏侯端官复原职。</p>

这个坚毅之人,后来又做过一地的刺史,清正廉明,所得俸禄,全部散施孤寡。</p>

夏侯端善终于李世民贞观一朝。</p>

其实夏侯端并不是李渊派往山东地区的最佳招抚大使,他的资历,籍贯和声望都还不足以让山东的精英人士刮目相看,倾心投诚。</p>

李神通才是。</p>

但先给李神通开路的,还有一个招抚大使,他是魏征。</p>

魏征随李密入关,亲眼看到李密被投闲置散,他精于纵横之道,知道山已尽,水已穷。</p>

要想出人头地,必须另寻出路,另立山头。</p>

他知道自己最大的本钱,不在关中,而是在山东,在李密的旧部,在徐世绩身上,于是,他也向李渊请求安抚山东。</p>

魏征是李密原山东一系的大佬之一,熟悉山东风土人情,肯定比夏侯端要更有说服力,也更能短时间达到招降的目的。</p>

这是一场比速度的游戏,谁更快谁就更强。</p>

李渊几乎是立即同意了魏征的请求,他封魏征为秘书监,前往黎阳招抚徐世绩。</p>

徐世绩当时处于一种中立的态度。</p>

他拥兵自重,号称等待李密归来,因而,他既不归顺李唐,也没有投降王世充,更没向河北的窦建德靠拢。</p>

但是,徐世绩似乎更喜欢和适合做二把手,他无法单独支撑这个局面。</p>

他只是一支较小的势力,无法永远游离于各大势力之外。</p>

他需要做出正确的选择,他也想掌握自己的命运。</p>

他确实等到了一个好时间,也做出了最正确的选择,但他却在很长的时间内,都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p>

从地域而言,他处于王世充的势力范围,大不可以敌小,弱不可以敌强,臣服王世充,是正常的选择,但王世充此人,似乎并不是真命天子。</p>

以情感和名义而言,他应该跟随李密投降李唐,但中间隔着强大的王世充。</p>

正如王世充所言“越境臣唐,其说安在”,似乎也并不是最佳选择。</p>

如果投降河北窦建德,双方前此并无交往。</p>

魏征看出了徐世绩的犹豫,他也知道徐世绩没有很多时间做选择了。</p>

他替徐世绩做好了选择。</p>

臣服李唐,可能不是最佳,却是必需。</p>

魏征选择了一种稳妥的方式,给徐世绩写了一封信。</p>

魏征在信中言辞恳切地说:“(李密)翻以百战之威,败于奔亡之虏。固知神器之重,自有所归,不可以力争。……今公处必争之地,乘宜速之机,更事迟疑,坐观成败,恐凶狡之辈,先人生心,则公之事去矣。”</p>

这切中了徐世绩的要害,他必须立即做出选择,否则迟则生变,说不定他的部下先一步投降,到时木已成舟,内部分裂之下,自己就只能徒唤奈何了。</p>

事不宜迟,徐世绩做出了一个正确而明智的选择,他向李唐王朝投诚。</p>

最新小说: 裂石响惊弦 混在古代当王爷 军伍行 黑龙新传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