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隋唐天字七书 > 第282章 碛虽近北归无望,地足美繁衍生昌

第282章 碛虽近北归无望,地足美繁衍生昌(2 / 2)

他们还没有北渡碛口,更不要说进入大草原,就遭到了薛延陀的强力反对和阻击。</p>

即使在唐朝的调停和警告下,他们依然正面硬刚突厥和唐朝联军,甚至不惜和唐朝正面开战。</p>

薛延陀夷男可汗,甚至一次出动了二十万兵马,每个战士配备四匹马,南渡沙碛,驱赶突厥。</p>

唐朝没有能力,或者说也不愿意再大规模开战。</p>

结果早已注定,薛延陀逼迫突厥再次南返河套地区。</p>

大草原上,薛延陀已经正式取代突厥成为主人了。</p>

突厥人远望漠北,昔日荣光,已是雨打风吹去。</p>

江山如此多娇,各领风骚几十年而已。</p>

已许当日,李世民早已预见,突厥人不可能在漠北重新生存,而唐朝也不可仅仅为了安置突厥而和薛延陀正面开战。</p>

两国之间,任何时候,都是利益为先。</p>

因而,让突厥人重归漠北,这第二种政策,虽然不劳扰中原大地,也不伤自己根本,但却出无法实行。</p>

如此一来,就只剩下第三种方案。</p>

那是温彦博提出来的,依照东汉和隋朝旧例,在河套地区让突厥人繁衍生息,这也是隋朝处置突厥降民的方案。</p>

这也是一种基于现实的政策。</p>

虽然隋朝后来养虎遗患,突厥复起,殷鉴不远,但那更多的是隋朝内部孱弱,才引外敌窥视。</p>

打铁还需自身硬。</p>

任何政策的制定,都必然是在合适的时间,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地方。</p>

河套地区就是这样一个合适的地方。</p>

此地自隋朝就成为突厥人寓居的场所,当年启民可汗几乎是匹马归降隋朝,全靠杨坚的支持,他才得以收拾余散的族人,重新振兴突厥。</p>

但刚开始时,他被安置在长城以内,也度过了一段苦逼的岁月。</p>

都蓝可汗对他步步紧逼,让他不得安生,眼见他即使有隋朝的庇护,甚至专门为他修建了大利城,也将无立锥之地。</p>

长孙晟以战略大家的眼光,将河套地区划为启民落脚之地。</p>

他向杨坚上书说:“请徙五原,以(黄)河为固,于夏、胜二州之间,东西至河,南北四百里,掘为横堑,令处其内,任情放牧,免于抄略,人必自安。”</p>

这就是有风水宝地之称的黄河之曲,水草丰美,上苍的恩赐,河套之地。</p>

五原(河套)东西北三面被黄河围绕,南面又经人工开挖数百里长的一条横堑,可以防止都蓝可汗的骑兵骚扰和进攻。</p>

这是一着神来之笔。</p>

启民凭河曲之地,休养生息,终于在几十年内,生机尽复,突厥一跃再成大草原的霸主。</p>

事实上,自启民之后,河曲一直有无数的突厥人生活在期间。</p>

郁射设两度入主河曲五原,而自颉利可汗败亡之后,作为突厥人传统上的安息落脚之地,河曲事实上已经成为突厥流民的集中的聚居地。</p>

温彦博提出的第三策,就是以现实为基础,只不过是将河套五原等黄河以南地区,从法理上承认了突厥的存在。</p>

以河套地区为中心,向东西延展,让突厥休养生息,成为捍蔽北方边境,抗衡碛北薛延陀的第一线。</p>

这是一种务实的政治方案。</p>

以唐朝当时的国力和对外政策而言,也是最容易被接受和执行的方案。</p>

李世民选择了温彦博的这个方案,但毫无疑问,还有一个最大的隐患。</p>

隋朝虽然完美地让启民生存下去,但突厥人却东山再起,最终成为隋朝的心腹之患。</p>

杨坚亲手培养了突厥的壮大,然后势强力刚的突厥转身就派出几十万骑兵,将杨广围困在雁门孤城。</p>

天朝上国,一国之君差点成为俘虏。</p>

以河套成为突厥休养生息的方案最大的问题,就是养虎遗患。</p>

虽然唐朝宰臣们认为隋朝灭亡的原因并不是突厥的复起,而是杨广本人的作死。</p>

正如杜楚客客观公允地说:“隋主无道,中国以之丧乱,岂得云兴复亡国(突厥)以致此祸!”</p>

但前事之师,后事不忘,以史为鉴,不可不防。</p>

李世民虽然主要采纳了温彦博的策略,但唐朝最后实行的却是一种,开创型的集思广益的政策。</p>

合适的,才是最好的。</p>

最新小说: 裂石响惊弦 混在古代当王爷 军伍行 黑龙新传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