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白了,这是一个有必要,却不重要的任务,更适合赋闲的部分元老们。</p>
但李靖似乎并没有深刻体会出这种职位的意义。</p>
当他看到李世民要求大臣们举荐合适的人选时,他改变了恂恂然似不能言的状况。</p>
或者是长时间的压抑,让李靖放松了的警惕,或者是他近距离观察李世民,发现了李世民并没有鸟尽弓藏之意。</p>
李靖推荐了一个人。</p>
但他真的大意了,他推荐的人是魏征。</p>
这个时时刻刻在李世民身边进谏,想让李世民成为尧舜之君的诤臣和谏臣。</p>
魏征其实也是一个让皇帝高度紧张的人物。尤其对于李世民而言,他过于重名,就更是画地为牢。</p>
就象你身边有一个人,天天拿着放大镜,在你身上找毛病,并且,还要求你立即改正这种状态。</p>
更重要的是,你还不能发火,不管心里如何想,还必须虚心接受。</p>
这当然不会是一个让人舒服的状态。</p>
也许李靖的本意,也是想将魏征暂时调离李世民身边,让李世民体会一种不一样的做皇帝的味道。</p>
李靖看的很准,相对于刚刚登基之时,李世民的心态和作为,现在已经有了一些变化。</p>
现在时间,已经是贞观八年,李世民从刚开始的从善如流,导之以谏;到后来的勉强自己,虚心纳谏;慢慢地对进谏有所抗拒,更愿意以己为重了。</p>
李世民这种变化,朝野皆知。</p>
现在李世民求十三道黜置使,或者这也是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p>
对于稍纵即逝的机会,李靖从来没有让他白白流失过。</p>
但这次却似乎拍马屁到马脚上了。</p>
李靖向李世民举荐了魏征,想让他担任一方的黜置使,这样就可以让李世民耳边清静一段时间。</p>
李世民或者真有这种想法,但他更是一个爱惜自己名誉和羽毛的人。</p>
魏征已经成了贞观之治,重要的一部分,即使自己内心之中,再有意见,也不能自己打脸,将魏征外放。</p>
李世民或者也体会到李靖之心,听到李靖推荐魏征的建议后,他回复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魏)征箴规朕失,不可一日离左右。”</p>
李世民不仅拒绝了李靖的提议,他还进一步做了任命,他让李靖领衔,成为十三道黜置大使。</p>
这直接打脸了,还很疼。</p>
自己堂堂宰相,马屁没拍上,反倒惹得一身臊,竟然揽了一个这种不三不四的差使。</p>
李靖也听出了李世民言下之意,“魏征不可一日离左右,那自己就可以日日离左右了。”</p>
李靖当然不可能会接下这个黜置使的职位。</p>
并且,从李世民的处理方式来看,自己久居中重位,也应该退一退,给后面年轻人让让位置了。</p>
传统上,最好的办法,就是称疾在家,这样可以两两相忘于江湖。</p>
于是,李靖言辞恳切,以足疾上表乞骸骨。</p>
李世民知道李靖心中所想,他同意了李靖的请辞。</p>
但他派了一个高级官僚,那是正三品大员岑文本,专门去李靖的家中宣读了一份圣旨。</p>
在圣旨之中,李世民将话挑明,也表达了想和李靖相识一场,君臣到老之心。</p>
李世民写道:“朕观自古已来,身居富贵,能知止足者甚少。不问愚智,莫能自知,才虽不堪,强欲居职,纵有疾病,犹自勉强。公能识达大体,深足可嘉,朕今非直成公雅志,欲以公为一代楷模。”</p>
在这份诏书之中,既有对李靖的赞赏,也有对他的期许。</p>
我们君臣,换一种方式,还可以互相成全。</p>
李世民说到做到,他展示出对李靖必要的尊重,也展现了自己成为皇帝的有容乃大。</p>
他特许李靖若是身体小康,就三二日,到中书门下,“平章政事”。</p>
李世民并没有忘记李靖,为了表示尊重,还赐给李靖一根“灵寿杖”,寄托一种美好的君臣圆满,长相长伴之意。</p>
平章政事,是一种加衔,虽非宰相之职,却可以行宰相之实。</p>
这是一种权变之术,可见李世民于政治之道,实已得其精义,一切以适时适实为出发点。</p>
合适的,才是最好的。</p>
这也同样适应于李靖。</p>
因为他的传奇还没有结束。</p>
李靖贞观八年十一月初三辞职,同月十九,吐谷浑冠边,二十一日,李世民下诏大举讨伐吐谷浑。</p>
这并不是一次心血来潮的征战,而是处心积虑,要灭其国,并其地的举国之策,谁堪为将?</p>
舍李靖而何人?</p>
但现在李靖赋闲在家,养病于家,也养心于家。</p>
李靖之心,到底如何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