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黑鹰”突击队第三次出发了。他们从乌苏里斯克(双城子)乘坐苏军卡车一路颠簸6个多小时,来到了距离“第21号”界碑10华里的塔叶那亚沟。白茫茫的林海,树木参天。天,刮起了西北风,雪地上的积雪形成了硬壳,雪的颗粒漂浮如沙漠中的细沙涌动。“黑鹰”突击队员们身披白色的斗篷外套,头戴苏军棉帽,将脸裹着严严实实,眉毛已经挂上一层霜。踏着过膝的雪地,笨拙地迈开脚步,缓慢地向北面的森林进发。高亮行走在最前头,怀揣指南针,不时地定位,每前进一步都显得吃力。这时候,风更加地猛烈吹佛,高高的树木上的积雪被风摇动着,散落了下来,顿时雪地里刮起了“大烟泡”,瞬间将队伍吞噬在雪雾中。山路越来越陡峭,树木越来越稠密,他们只好在雪地里攀爬,一个人连着一人,手拉手,彼此在鼓励前行。正常行走2小时的路程,他们足足走了4个小时。临近“第21号”界碑,哈克洛夫手一挥,突击队员们立即卧倒在丛林雪地之中,密切注视着中方境内的动静。天色已经黑了下来,高亮掏出古铜色的夜光怀表,时针指向了晚7:35分,低声传递后面的突击队员稍作休息,等待过境。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突击队员们在焦急地听候哈克洛夫发出的指令。距离晚8点,还差5分钟,高亮低声对哈克洛夫说:“我先去侦察一番。”高亮说完,起身向“第21号”界碑爬行,依靠在碑后苏方一侧,仔细观察,月光下一个黑影也在向这边缓慢地蠕动爬行。高亮断定是国内的同志来接应,脱掉棉手套,双掌合击了三次,来人爬行中回应了五次。接着高亮又合击了三次,对方又回应了五次。高亮兴奋地抓起身边的积雪,揉成雪团,朝着哈克洛夫扔去。哈克洛夫发出了指令,突击队员们起身奔来,后边的一名突击队员用树枝滑动着积雪将留下的脚印抹平。
来人正是魏绍武,与高亮见面后拥抱在一起。他们没有停留,魏绍武带领哈克洛夫、高亮、罗斯托夫等突击队员来到自己的住处。李福堂已经烧开水,为每名突击队员倒上一碗热水。高亮向魏绍武介绍了突击队员的名字,相互握手问候,满屋子充满了喜悦之情。魏绍武摊开简易的地形图,详细地向哈克洛夫、高亮等人汇报向金刚台、青沟岭、柳毛方向的行动路径以及日军的军事部署。
月亮犹如巨大的玉盘挂在天空中,略显迷蒙。“黑鹰”突击队在魏绍武住处做短暂修整后,连夜向金刚台出发。李福堂负责带路,行走在弯弯曲曲的山路。风依旧没有减弱的趋势,山林中传来刺耳的尖利的“哨声”,雪地异常的难走,减缓了行军进度。只好改变了穿越山林计划,沿着砍伐山林的道路行走。地势渐渐平缓,树林稀疏,仅有几处路段,山林较为密集。惊讶发现,眼前竟然早已经开辟出宽阔的道路。“嘶——”马的嘶吼划过夜空,敌人一支马队突然出现突击队的面前,让突击队员有些措手不及,他们“哗啦”撤到路的两侧,依靠在树干枪口对准了敌人的骑兵,双方展开了对峙。敌我双方,不容分说,开起了火,顿时枪声大作,叫喊声厮杀声响彻山谷。突击队员在丛林中穿梭,不时地向敌人射击。敌人的马队在山地作战中处在被动地位,有劲儿使不上,只好翻身下马与突击队周旋。哈克洛夫人高马大,在雪地里迈开大步,举起TT-33手枪对准了敌人一个头目,一个点射,将其头部击开了花,当场毙命,身边的战马被惊着了,盲目地拖着缰绳狂窜。敌人见自己的头目被击毙,成了无头的苍蝇,乱做一团应对突击队的攻击。高亮带领4名突击队员迂回敌人的侧面,形成了三面夹击之势,突击队员们却越战越勇,个个像猛虎下山,发起冲击。他们充分发挥了莫辛-纳甘狙击步枪的威力,接连击毙十余名敌人。只有一名日本骑兵仓皇失措地骑上马,落荒而逃。突击队队员迅速打扫战场,缴获了12匹战马、12把军刀和枪支。李福堂兴奋地说:“这仗打得太漂亮了,干净利落,看着真过瘾!”“是啊,尽管是遭遇战,但是我们占据了主动和优势,不仅消灭了敌人,而且为我们送来了军马,我们摇身一变成了骑兵。有了这些马,我们就不愁行军进度了。”的确如此,有了这12匹马配备,突击队员如虎添翼。哈克洛夫和高亮分别骑上一匹枣红马和白马,英姿飒爽,威风凛凛。随着哈克洛夫一声令下,突击队员们骑马离开了。
“黑鹰”突击队马不停蹄翻越了金刚台,挥师向北,来到了穆棱河河谷地带。此刻已是清晨,风已经收敛了凌厉的势头,光线日渐清晰,几处山坳里的居民茅草房已经燃起了炊烟,拔得直直的。哈克洛夫喘着粗气,那双蓝色的眼睛深陷眼窝里,如两口深井向外散着光,他环顾四周,看到这里地势平坦开阔,与对面的梨树镇东北的日军平岗机场直线距离约10公里的距离。哈克洛夫呼出一口哈气,问高亮:“这是什么地方?”高亮回答:“这就是我们要越过的穆棱河,距离柳毛黑铅矿大约30公里的路程。”罗斯托夫走上前看到曾经走过的山川河谷,无比的兴奋:“高队说的没错,这里我太熟悉了……”说完,又叹息一声,又说:“现在也不知道我那个中国的老朋友情况如何?”高亮问:“你的那位中国朋友是谁?”罗斯托夫耸耸肩,回答道:“他叫王德林,很想念他,是我的救命恩人,你认识他吗?”高亮听后,大声地说:“当然认识,原来是我们抗日游击队政委,这次迎接我们都是他一手策划实施的,不久会见面的。”罗斯托夫追问:“是吗?他还活着,还在这里?”“是啊,现在已经成为我们优秀的抗日战士。”罗斯托夫脸上洋溢着喜悦:“太好了,我和老朋友要见面了!”
话说那名逃脱的日本宪兵狼狈不堪地向鸡西街的日本宪兵联队汇报了情况,惊动了日本关东军驻扎在梨树镇和鸡西街、半截河的124师团和128师团,并集合了特高课的日本特务双管齐下,应对“黑鹰”突击队的袭击。日军并不清楚“黑鹰”突击队主要攻击任务是什么,通过二次“黑鹰”突击队突击未果,日军和特高课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研究,结合这次“黑鹰”突击队过境成功,歼灭边境巡逻骑兵队,判断出这是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很可能有重大的军事行动。所以,在围追堵截的同时,对各军事要塞、油库、弹药库、机场等军事设施实行了一级作战状态,并集中力量围剿。敌人的兵力突然增多,这给突击队行动计划带来了始料不及的难度。鸡西陆军特务机关副机关长安杰正雄,梨树镇特高课课长加藤代子带领特务们四处活动打探,侦察消息。面对敌人的严密行动,王德林已经觉察到端倪,一方面要求孙鸣山开展新一轮工人暴动,来分散敌人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安排王海紧密与王志诚取得联系,配合“黑鹰”突击队,里应外合,完成爆破行动计划,又一场敌我针锋相对的斗争拉开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