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级;3D打印;民用;原子重布技术;原子拆分;重组;小型化;制造
“系统大神保佑我宇宙里存在这样的技术啊,要不就白浪费我辛苦赚来的积分了。”在临时报系统大腿的自我安慰中,张晨点击了搜索。
只见系统上显示出一排排搜索结果,之前列出的关键词在标题和摘要中都被标红处理了。
太好了,看来可行,仅从搜索出来的文章数量就可以推断这个技术是可行的。
张晨开始一个字一个字的浏览,不放过能看到的任何信息。这都是积分换来的呀,可得珍惜。
“平时自己花钱没有节省的习惯,现在竟然体验到了一种一分钱掰成两份花的感觉。”不过张晨还觉得这种做法挺有乐趣的,很有自我掌控感。
所以每一次搜索,他都要把条件设置的很精细,争取一次搜索就成功,到目前为止,也确实都成功了。
“基于原子重构技术的制造业革新……原有手段无谓损耗大量能源,革新后将能源循环利用……”
有两篇文章从标题和摘要看起来似乎有可能是自己想要的东西,其中有一篇字数很多,从名字来看就不是论文,而是一本专著。名字叫做《原子重构技术100年发展综述——从简单加工到精工制造》。
还有一篇《原子级家用物质重构机技术原理及图纸》,好家伙这篇更厉害,连图纸都有。
仔细看完这两篇的摘要,张晨知道自己找对了。
但每篇都是2积分,搜索花去了1积分,现在只能挑选一篇来下来。
选那篇呢?张晨心里面急转思考,第一篇看上去更偏重理论回顾,好处是能够从整体上掌握这条科技树的全貌,第二篇好处是有图纸是详细的技术,但坏处也很明显,那就是蓝星现有的技术不一定能实现。
目前现有的民用3D打印技术其实只是一个名字,本质上是一层层喷出来的材料,再对材料进行铸造或者粘合,距离真正概念上的3D打印还是有些差距
比如3D打印食物,能明显看到食物是由一条条很细的丝状物聚合在一起的。
因为现有喷嘴的规格根本无法做到那么细,现有技术的喷嘴就像平时挤牙膏,把金属粉末或者高分子原料寄出来,根据建模一层层堆好之后,用激光或者光热化学反应,把他们粘在一起。
用一个常见的东西比喻,就像是光滑版本的乐高玩具,用乐高拼出来的汉堡包有什么真实度可言呢?
假设我们现实玩的乐高玩具颗粒很小很小,比现在小很多很多倍,能小到分子级别,那么肉眼看去就像是真实的东西了,或者说,就是真实的物体了。
真实的物体也就是一个个分子像乐高模型一样聚合在一起!3D打印至少要到分子级,才能算发展到一定程度。现在,技术还有待提高。
如果想打印一艘船,是做不到的。尖端工业也只是用钛合金打印航天飞机零件,而已。
更黑科技的3D打印应该是什么样子?在张晨的理解中应该是至少在原子层面重构物质,按照逻辑来说分为把物质分解为原子,再把原子重构成新的物质。
点石成金当然做不到,但至少能做到把一个头戴耳机变成一辆自行车,把一块木板,变成一整块钻石!
以目前的科技来看要实现很难,单纯排列金属原子是很简单的,比如铁,铁原子不与其他原子反应的时候,当然可以一层层的排布,甚至人类已经可以用一粒粒原子摆出汉字。
但要把铁原子与和其他原子结合,组成一种分子结构,比如高碳钢材料,碳原子与铁原子结合在一起是要有化学键的变化,过程中会释放出很多能量,也要消耗许多能量。这些能量是海量的。
这也遵循能量守恒、热力学第二定律。
从一堆原子的熵增状态到打印成具体的东西,熵反而减了,宏观上是需要消耗大量能量的。
“就这样,先看原理吧。万一第二篇技术论文现有科技根本做不出来可就浪费了。第一篇至少可以总了了解整个技术梳理,就算不能实现,也增长了眼界。”想到此节,张晨做出了决定。
别看眼界这个词听上去很虚,但在学术界是很需要的一种直觉培养,广博的看,很重要。对于计划攀科技树的自己来说,很需要多浏览一些信息,在直觉中产生对科技树的整体认知。
而第一本书,足足有4000页,第二本只有300页,但从信息含量上来说也是前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