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最初的交换是直接的物物交换,在参加交易的范围窄小、品种稀少的时候,这种交换是能够适应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的。
但是,物物交换的成立要以需求的双重巧合、时间的双重巧合和数量的双重巧合为前提条件。
因此,在交易的范围扩大、品种增加时,这种交换就显得非常困难,即使能够成立,也要耗费过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交换效率的低下严重阻碍了商品生产的发展。
正如现在的娲氏族内部,就是将粮食作为一般等价物,现在部落绝大部分的商品都是国营的,由部落统一收上来,再以售卖的方式分配下去。
现在,部落以粮食作为一般等价物,以粮食作为交易物品的媒介,粮食便是财富的象征,这意味着百姓手里拥有过多的粮食,而国库粮仓里的粮食却无法聚集部落内绝大部分的粮食。
所以,陈昊才决定发行货币替代粮食(一般等价物),将人们手中那些用于日常交易的粮食都收归粮仓。
粮食作为一般等价物,在交易途中是会损耗的,甚至每家人存着用于购物的粮食,那些粮食就会保存不当为造成损耗浪费。
发行货币,将人们手中多余的粮食转移到部落的粮仓里,让人们把货币作为购买货物、保存财富的媒介,这样做,才能将部落每年生产出来大部分粮食收上来,部落才会稳定,这才是陈昊建造粮仓的初衷。
毕竟碰到天灾年,货币是不能吃的,而粮食是能让活命的,只要陈昊控制了粮食,就能稳定部落内的物价,稳定部落!
拥有足够多的粮食,陈昊才能快速地作出出征的准备,不用像之前那样总是为粮仓里的粮食不足而烦恼。
人类使用货币的历史产生于物物交换的时代,就像现在这个原始社会,人们使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交换自己所需要的物资,比如十兽皮换一箩盐。
但是有时候受到用于交换的物资种类的限制,不得不寻找一种能够为交换双方都能够接受的物品。
这种物品就是最原始的货币,牲畜、盐、稀有的贝壳、珍稀鸟类羽毛、宝石、沙金、石头等不容易大量获取的物品都曾经作为货币使用过。
货币最重要的特征是不容易获得,所以黄金白银,甚至是铜等稀缺的金属就被人类一直作为通用货币来使用。
用铜作为部落的钱币?
这是不可能的,部落现在还在使用石器,铜工具也不多,更别说是铸铜币所需要的相关技术了。
在这个原始时代,最具有稀缺性的物品是海贝,所以海贝就被原始人最早用来作为货币,可现在的陈昊连海贝的样子都没有见到。
所以,他打算造陶币,陶币容易大量铸造,给每一个陶币刻上一个印章,然后上特殊的釉和漆,凭现在部落的生产力(陶作坊归部落所有)和条件,族人自己很难仿制出来。
为了造陶币,他特意盖了一个“印钞工厂”,并安排五个人专门造陶币。
这种陶币并不是像铜钱那样小而平正,如果把陶币直接造成这个样子,陶币就容得摔碎,这肯定不行的。
所以陈昊设计的这种陶币就像一块中间有一个小孔的曲奇饼,一面是拱起来的凸面,另一面是平的面。
凸面有曲奇饼那样的花纹,这些凸起来的花纹还有防伪造的功能。
而平底面则是刻着面值、防伪印章,这样就能大大地提高防伪性能。
其中,最重要的是这些曲奇饼状的陶币都会涂上不同颜色的漆,不同颜色的漆,和陶币的大小,都能够清楚地让不识字的人知道陶币的面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