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缝干涉试验证实的是光既是波又是粒子,也即是波粒二象性。对应实验中一些常规现象不再赘述,说说大家疑惑试验的几点:</p>
一是在双缝干涉试验单个光子分别通过两个缝隙,左边缝隙发射一个光子,再右边一个光子……不同光子之间应该不会干涉,为什么后面也能出现干涉条纹?</p>
其实我们是受光子这个词的影响,我们将它想成粒子了。光子是量子态的,也是可以理解是最小单位的玻。量子态光子也并不是走标准直线的,所以分别通过两个缝隙的光子也能出现干涉条纹这才是正常的。</p>
光子本就有玻的特性,而波则是弥散于整个空间中的,这个试验本就是证明光子的波粒二象性,我们却将光认为是粒子去解释,自然南辕北辙。</p>
二是在双缝干涉试验中增加一个观察者,有观察者就不能出现干涉条纹。也是经常被营销号鼓吹的“观察者效应”,意识决定实验结果,这完全是误导。</p>
双缝干涉试验中“观察者效应”,与观察者的意识无关。光子是量子态的,量子态物质具有激发态与坍缩态,受到激发后会有呈现不同的态。这些我们可以不关注,也不是这个试验可以证明的,我们只需简单的明白一件事,什么是观察?</p>
观察在这个试验中,当观察者想要观测光子或微小粒子通过双缝时的行为时,他们必须借助光子或电子等粒子来实现观测。</p>
当观察者通过某种方式(例如电子眼)观测光子通过双缝的行为时,他们实际上已经改变了粒子的状态。光子原来的特性也发生变化了,这个试验是用来证实量子的其他特征,和玄学意识等没有任何关系了。</p><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