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乱唐 > 第六百五十五章:相由心生也

第六百五十五章:相由心生也(2 / 2)

陡得,崔涣竟一揖匍拜。

“陛下圣明!”

直起身子时,低垂的眼皮间竟似有一丝晶莹的光芒!

又了却一桩心事,李亨的心情舒畅了不少,话头一转就提起了他刚刚收入囊中的人才。

“崔卿可听说过渤海郡高适?”

崔涣眯起了眼睛,琢磨着这个名字,半晌后才悠然道:

“陛下所指,莫非是‘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的高仲武?”

李亨击掌笑道:

“看来此人诗名在外,连崔卿都有所耳闻。”

高适的律诗尤其以边塞为最,其高亢雄浑的风格也正迎合了时下文人的审美,因而当李亨第一次读到高适的诗文时,立即就被粗朴直白的文字所吸引了!相比之下,诗中多愁苦之意境的杜甫诗文则不被时人所喜。

赞了几句高适的诗文水准,李亨话锋一转,又问道:

“高适此人崔卿以为当得大任否?”

崔涣道:

“诗文可见才情胸襟,但究竟能否胜任有关职司,老臣也不敢妄下断语!”

对于崔涣的回答,李亨有些失望,但这是老成之言,在没有考校之下,怎么能通过诗文来断定一个人是否有经世致用之才呢?

“此人就在京中待诏,不如请崔卿考校一下!”

崔涣眉头隐隐一挑,宰相乃是代天子总领国政,并非充任天子因人设事的佞幸之臣。如果高适本人果真有才学,便应按照朝廷体制,或以登科入仕,或以军功入仕,或以门荫入仕,似这等逾越规矩的行为,是他难以容忍的。

如果人人都以幸进为飞黄腾达的终南捷径,天下人便只以钻营为荣,大唐官场岂非要乱套了?

“陛下,老臣以为……”

这一次,李亨没有给崔涣继续劝谏的机会,而是将其打断。

“崔卿且听朕一言。现在乃是内忧外患的危难之时,就该不拘一格的使用人才,重用人才,如果因为他没有资历便不能任用,抑或是过不了吏部铨选就弃用人才,这才是国之损失!”

崔涣想不到,李亨竟还有这样一番说辞,他想反驳却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切入点。

见崔涣默不作声,李亨乘胜道:

“此人究竟如何,崔卿过眼便知!”

实际上,李亨也是想借崔涣的眼来断一断高适此人究竟如何!

大约小半个时辰的功夫,高适便由宦官引领进入殿内。

崔涣初见高适其人,不禁大为惊异,他一直以为高适是个二十出头的毛头小子,一见之下却发现已经是鬓发隐隐斑白之人。

其实这也 怪不得崔涣,在此之前高适的官运一直不好,三年前还是个封丘县尉,去岁稍有转机,也只在哥舒翰麾下做过一任左拾遗的小官。

如此一来,崔涣反而对高适顿增好感。这也是他与寻常人的不同之处,如果寻常人见到一个年过半百却毫无建树的人,一定以为这个人没什么真材实料,可他偏偏觉得,只有经历过数十载苦难磨砺的人才有资格委以重任,在关键时刻才能镇得住局面。

如果一个人年纪轻轻,二十出头就屡立大功,官位如脱缰之马一样的蹿升,这对于当事者绝非好事。在心智尚未沉淀的人身上,这种经历很容易就会将其引上歧途,桀骜不驯,目中无人,甚至于……

“臣高适拜见皇帝陛下无恙!”

一句声若铜钟的拜语让崔涣顿感精神一震。此人声音洪亮,眉目方正,丝缕须髯点缀颌下,端得是一副忠臣干才皮骨。

说来也怪,崔涣刚刚还觉得高适是个依靠钻营的幸进之徒,现在居然一反初衷,对其好感倍增。

李亨善于察言观色,自然已经将崔涣的表情看在眼里,知道他对高适的看法有了改观,便也不说话,只静静的继续看着他的反应。

只有高适端坐于君前,浑然不知天子和宰相对他的品评。一个人的外貌如何,往往会使人有着迥然不同的第一印象,如高适者,崔涣就依照五官须髯断言这是忠臣皮骨。这原本也没有什么根据,不过也还有相由心生一说,奸恶之人多数都被人冠以鼠目獐眉之名!

最新小说: 裂石响惊弦 混在古代当王爷 军伍行 黑龙新传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