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这种心态刚刚升起,就被他的自信心给按了下去。</p>
对于他来说,日后的他是皇帝,而朱高煦,只能是一个郡王。</p>
身为未来的皇帝,他何须与一个郡王置气。</p>
想到此处,朱允炆这才将注意力放到了傅忠身上。</p>
在他的目光中,傅忠只是略微沉思,便抬手作揖回答:</p>
“在臣看来,殿下才思灵敏,待人过分亲善,对于大明及海外各国的山川地理十分了解,甚至能在辩论中胜过臣父。”</p>
“便是臣父都说,如果不是殿下对当地的人文风俗不甚了解,他都觉得殿下曾经亲自去过这些地方。”</p>
“臣以为,若是殿下日后就藩,其治下百姓定然富足。”</p>
“至于臣父,他则是以为,殿下虽然还未领兵上过战场,但只要经历过几次,殿下所镇守之地,必然固若金汤,使北虏南下而不得,只得转进其它边镇。”</p>
“若是殿下镇守一方,则一方安,因此臣父早就交代了臣,若是日后陛下问起,最好将殿下用在频频叛乱的地方。”</p>
“相信只要殿下出镇几年,当地必然长治久安,百姓富足安康。”</p>
在傅忠口中,始终对朱元璋爷孙灌输着一个理念,那就是朱高煦这个人能文能武。</p>
这样的回答让朱元璋皱眉,他还是不相信自己那个顽劣的孙子会突然变成傅忠口中的贤才。</p>
不仅仅他,便是朱允炆都不相信。</p>
他本想出言质疑,但一想到刚才朱元璋的举动,他立马改变口风笑道:</p><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