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破敌
胡广明回去后便下令大军后撤三里着手建营,同时派出一队人马监视对方行动,防备对方可能的偷营行动。.一直到大营建起,对方也没有任何行动。不禁有些疑惑:对方这是想干什么,全力防守吗?他们这是如何攻下镇南关的?昨天的探马还报告镇南关在自己人手中,怎么会一夜之间便被对方攻下来了呢?难道自己的那几千人都在梦游吗?这又不是在平原作战,怎么可能将近四千人的部队,就这么不声不响的被对方吃掉?还有个很严重的问题摆在面前,临行先部队只携带了不到十天的粮草,如今对方至少有五千以上的人马,守在镇南关。而镇南关前最多只能一次摆开不到一万的部队,自己不可能靠着手上的不到两万人马,攻下镇南关。这样一来,自己现在的处境就变得异常尴尬:攻打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撤走更不现实。身后就是大片的刚刚打下的地盘,而主力都已经前往南屏支援,自己一撤势必会造成所有地方被官兵收回的结果。
目前看来,最好的办法就是在这里和官军保持对峙态势。既不进攻,也不后退。同时派出斥候向大将军汇报情况,顺便也带些粮草回来。想到这里,他就不禁有些后悔。当初攻打下夷岭州城的时候,天公大将军曾经想在州城内留下一部分粮草,以备不时之需。可惜自己太过于自信,认为可以在短时间内拿下曲州,万没想到不但曲州没有拿下,反倒丢了镇南关。镇南关一丢,就意味着整个夷岭州都摆在对方的面前。如今自己是无论如何也要把官兵拦在这里。决不能再丢一寸土地。这原本是坚守镇南关,割据两州的大好形势,就这么一夜之间完全变了样,还真是让人不甘心!宋云睿啊宋云睿,你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
第二天,双方不约而同的选择了防守。第三天同样,如此。到了第四天,胡广明有些沉不住气。官兵不应该采取守势才对,自己一边还在围攻南屏州。作为救援部队,宋云睿怎么能够丝毫都不着急呢?难道他有什么别的道路可以绕过这里?否则的话,他应该全力攻打自己,以求尽早打通前往南屏的道路才对!
胡广明越想越害怕,接连派出十几路斥候外出打探消息。到了晚间,斥候们纷纷回来报告,一切正常,没有发现任何官兵的痕迹。
整整一晚,他都站在地图前苦苦思索,试图找出对方可能采取的行动。一直到天明,还是一无所获。但是这并不能打消他的顾虑,吃过早饭再次派出大量的斥候四处侦查。同时下令,集合队伍攻城。如果对方真的派出部队潜伏在夷岭境内,那么守城的力量就会不足。只要自己这边攻的紧,就有可能吸引对方的队伍回援。就算最后证实没有派出潜伏部队,自己也就可以放心,不用再为对方可能的行动着急。
由于一开始制定的作战计划是全力防御,大营之内根本就没有制造攻城器械。他这一下令进攻,营内立即乱了套。几乎所有的人都去帮助工兵营制造简易云梯和撞城锤。材料都是现成的,只要经过简单拼装就可以完成。一直到接近中午十分,攻城器械材制造完毕。
留下八千人马守营,胡广明率领一万精兵来到距镇南关二里的山口处摆下阵势。派出一骑传令兵将绑有邀战书的羽箭射入城中。
早在上午叛军在营内准备攻城器械之时,宋云睿就已经得到消息。拿着邀战书,笑着问两天前刚回来的林志平以及夏雨生道:“你们怎么看他们的这次攻城?”
夏雨生笑着说道:“肯定是粮草不足,又不想就此退兵,所以才攻城的。万一能攻下那是最好不过的,实在不行也有话可说。要是一箭不发就退兵,脸面上也过不去。”
林志平摇了摇头,说道:“没有这么简单。我觉得对方是吃不准我们的意图,所以才决定攻城一探虚实的。”
“为什么这么说?”下雨声没有明白他的意思。
“很简单。我们出兵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解围,同时也是平定叛军。可是现如今我军主力固守在这里,丝毫没有继续前进的意思,这本身就是非常不正常的举动。也就是因为这里是镇南关,只有一条通往夷岭州的道路,否则的话对方早就沉不住气了。如果我估计的没错的话,对方将领肯定排出大量斥候在夷岭境内搜索过,由于找不到我军的踪迹,这才下令攻城一探虚实的。”
“志平的想法与我完全一致。只是我现在吃不准,叛军的主力是否已经攻下南屏州。如果还没有攻下,那么我们现在就全歼城下的这只叛军部队,会造成不必要的变数。”
“十万大军如果不能在一个月的时间内,攻破只有六米高,仅仅一万人把守的城池。这支部队就没有什么好令我们忌惮的。我觉得还是速战速决的好。只要拿下关下的这两万叛军,整个夷岭就等于回到我们手中。到那时,叛军主力是必要与我军在南屏州地面进行决战。以我军目前的实力,击溃刚刚放下锄头的十万农民,简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