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来啦,都来啦!
二十余万人的大军行军和休整都是很麻烦的事,特别是人马的饮水问题,是以像这样的大军一般都要沿大河大江而行,就算是扎下行营也是在河流的附近。
清军驻扎在蒙城也不是没有原因的,因为蒙城境内有一条大河,而南下的的清军就是顺着河流南下的,这条河流名叫涡河。
这条河还有一个典故
涡河古称濄水。
传说殷纣无道,上界鸿钧老祖所传阐、截二教太上老子、元始天尊、通天教祖三位圣人,共签“封神榜”,辅佐周朝,一场神仙大战,截教门下弟子助纣为虐,合教寂灭,周武王一统天下。
截教教祖通天圣人负戒律失严之罪,被罚下凡尘重修道德,选中时属陈国相县的今亳州城西北一风水宝地;太上老子为接引之故,先降世至此设道场,弘传道德;通天圣人不明内理,与太上老子争夺不得,在此道场之西今河南扶沟境内洒了一泡尿,作法化成一条河,又从黄河借水助势,欲将老子传道之风水宝地冲毁,太上老子神通广大,引水东南入淮,为防泛滥,又将“炼丹神锅”镇入此水。
太上老子为自警,称此水为濄水,意即此水是由过一场(过)错造成的河;后人因太上老子的“炼丹神锅”镇入此水,又称此水为涡河(涡音guo,谐意有“炼丹神锅”的河)。
这条河的源头处今河南省扶沟县古城村西段,因通天圣人不顾仙家体面一怒之下的大不端庄,有了个及不雅观的名称叫浪荡渠,又称阴沟(这就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阴沟篇中濄水源头“浪荡渠”、“阴沟”名称的来由);又因通天圣人用法术在黄河借水,所以,涡河源头便改在了今河南省开封市西黄河南边;
今涡河北岸的的这片风水宝地,因为太上老子降世修行之处被称为“曲涡神区”;通天圣人转世托生于鲁国·曲阜,姓孔名丘,苦修道德,因前世灵缘不泯,数于此地向老子求道问礼,得老子指引大道,著《五经》、《四书》,正人伦纲常,兴儒门一教,成“万世文官祖、累代帝王师”。后人为纪念老孔二圣,建庙立祠祭祀,北魏郦道元著《水经注》记载此事(见《水经注》卷二十三阴沟篇)。
当然是不是真有这事儿谁也不知道,这条河是不是真的是通天圣人的尿水谁也不知道,但如今这条河真的不比真正的尿味差,因为二十余万人和马匹产生的废物全都排到了这条河里。
还好如今这是虽然已经是入了初春,但淮河北岸还是相当冷的,要不然这么多人产生的废物都排入河中说不定就会发生疫病!
就在清军休整的时候,救**的援军也到来了,武昌仅留下了三千人的大军驻守,其余的八万七千余人都作为救**的援军来到了颍州,其他三镇也林林总总的来啦六万余人,再加上应天府支援的三万人以及颍州本地的守军两万余人,大明的军人数量已是不弱于清军了,但这些人的战力如何却不是任何人能保证的!
还好在此之前王大官人早就收到了援军的消息,有了预料处理起来就不会太过仓促了。这些人是不可能在住进颍州城的,颍州城就那么大,根本就塞不下那么多的人。
王大官人早就在颍州城周围划下了地方给各军驻扎,各军接到命令后都依令而行进入了自己的位置。
有皇帝在一旁压着,这些军队中的老兵油子都收敛了很多,再加上上官的严令箍着,是以这么大量的军队却也没有惹出太多什么乱七八糟的事儿。
到了如今的这个紧张的时刻,王大官人是不允许再出现任何一点儿意外的,偶尔出现一些士兵偷鸡摸狗的事儿,王大官人一旦发现就是严惩不贷,下面的士兵一见是这个结果,都不敢再产生什么乱七八糟的想法了,于是明军的纪律出奇的好了很多,就连许多的明军将领都不敢相信这就是自己领导的那帮子乌合之众?啥时候,狗不吃屎啦?
颍州城大帅营中,一个个明朝武将打扮的人伫立在营房内的两侧,一身救**小兵打扮的王维坐在主位上,脸色沉静,一点儿都看不出他在想什么。
一干的将领们也都沉静着,这使得营房中稍稍有些压抑,终于王大官人说了句话,这才使得一帮子将领松了口气……
“走!去沙盘室!”说完这句话,王维一马当先的走出了营房。沙盘室就在帅营不远的地方,仅仅数十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