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如果人类文明不能突破到中级宇宙文明,在无法掌握空间技术的情况下,就算以一万年时间为期限,人类以光速航行连银河系都走不出去。银河系的最大直径范围达到了十万多光年,而最短直径也有一万两千多光年。连银河系都走不出去,又何谈去到那些动辄就距离银河系数百万光年的临近星系?
可是要达到中级宇宙文明又谈何容易?当人类科技越发进步的同时,人类也就越发明白了要掌握空间技术是何等艰难。因为就算王一留下了空间折叠技术的关键理论,而人类也基本摸清了这些理论。可是当明白这一切时,一切问题又回到了原点。那就是任何科学技术的运用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即便在知道了如何运用空间折叠技术开启星际之门,可是要开启空间通道所需要的能量庞大到了让现阶段人类文明难以想象的程度。
人类现阶段所能运用的最大能量输出就是反物质,可是在人工智能的计算下,反物质释放的能量依旧不足以开启空间通道。
其实这个时候人类也很自然的想到了另外一种能源,那就是标准宇宙能量石。因为无论是从全能者那里还是维拉人那里了解到的,标准宇宙能量才是宇宙中已知的最完美能量形态。
当看到这些信息时,李雍心中已经不禁的产生了一个疑问。那就是在人类现有物理理论中,反物质甚至就是造成宇宙大爆炸和三维宇宙形成的关键,这样的能量源都不及标准宇宙能量。那么一个问题就出现了,标准宇宙能量究竟是宇宙生成后出现的还是在宇宙成形之前就存在了?
这个问题李雍没有去细想,因为想了也是白想,在李雍想到这个疑问时,人类的科学家也早就想到了。目前人类自然对这个问题还是无解的,不过好在人类确实是一个极具创造力和懂得变通之道的文明。
就在一切科技层次陷入僵局时,一个极富创造力的设想被提了出来,而且这个设想很快得到了理论支持,并在极短时间内又被论证为可行性方案。
这个方案被命名为“空间加速轨道”计划。这个计划的具体理论依据李雍看不懂,不过其过程和结果就简单多了。
空间加速轨道本身是一个人造天体,类似于空间站一样的性质。李雍在资料中看到,这个空间加速轨道的模型就像一条漂浮在太空的鱼骨。而后以这个加速轨道为起始,将对着设定好的方向射出一道以光速航行的射线。而这条射线通道就是整个空间加速轨道的核心所在,当射线通道一建立,只要通过射线通道内的物质,就能以超越光速的速度瞬间跳跃至射线通道的尽头。而跳跃出射线通道的物质并不会改变形态,即便一艘战舰依旧能以战舰的形式存在。
也就是说空间加速轨道一但建立,就能向着人类希望的放线铺设射线通道,而后只要过个几年,人类就能瞬间跳跃至几光年外,而这个跳跃距离还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加长,因为射线是保持光速不断向外延伸的。
同样的只要人类战舰跳跃出射线的一端,在另一端建立同样的空间加速轨道,再跳跃回地球就轻而易举了。这样就等于建造了一个类似于星际之门的存在!唯一不如星际之门的缺陷就是,星际之门可以单向建立,就好像日月神舟的定向空间跳跃。而空间加速轨道是必须先以光速建立射线通道。两者本质还是存在巨大差异,空间加速轨道算是人类比较讨巧的一种技术运用!
李雍也惊叹于这个空间加速轨道的设想,当看到提出这一设想和提供理论依据的科学家名字时,李雍也终于记起了这位。原来这位物理学家和李雍还算熟人,他就是原天朝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所长,理论物理学家赵先达院士。
当人类的这份报告递交到李雍手头时,空间加速轨道的建造计划已经开始了。因为人类文明已经开启了星际航行,即便建造大型空间站也不是多么麻烦的事了,一艘大型飞船往返近地轨道和地球一次,就能运送千万吨的物资。再也不是以前那种火箭发射,一次还只能送几顿物资的时代了。
如果一切顺利,第一条空间加速轨道三年后就能完全建成并第一次开启。而后每过一年时间,人类就能借助这条空间加速轨道进行相应年份光年数的空间跳跃。
而人类将第一条空间加速轨道设定的方向是一颗被命名为65行星的冰体行星。因为人类在这颗距离地球6光年外的行星,发现了标准宇宙能量的波动。这种波动十分诡异,人类在这十年里,一共观察到了120次来自这颗冰体行星极其微弱的标准宇宙能量波动,也就是标准宇宙能量出现的频率是每月一次。而更令人类费解的是,这细微波动每月出现的时间也极其精确,十年来几乎无一次偏差!
第一二五章空间加速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