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师一片赤诚,慈悲之心使朕大为感动,这份奏疏,已经将道理说得极为透彻,毕竟国师博古通今,见解精到。
朕虽不敢与历代贤君相提并论,却也懂得从谏如流的道理……”
“皇上无需心忧,在贫僧看来,郑成功即使攻占金陵,也不是无法补救,只需拿出重饷,速派援军,先堵住他北上的路,再令征云贵大军回师攻战,贫僧料定,缺乏后援的郑成功,在江南肯定是不能长久立足的。。。。。。”
玉林见福临已经接纳了自己的进谏,紧接着不失时机的建议道。
端坐在御座上的福临,虽然看似表情平静,其实内心中激荡不已,方才那紧张得几乎达到破裂程度的神经,终于松弛了下来,他暗暗地舒了一口气。
其实,昨天去承乾宫探望过董鄂妃之后,他的一时盛怒已过,转而明白自己的错误了。
董鄂妃在病榻上强撑着虚弱的身子,委婉地恳求皇上以社稷江山和百姓黎民为重,千万不可自蹈危机。
如今立国未久,京师尤重,她相信皇上能临危不惧,稳如泰山。那郑成功只不过是偏安东南一隅,决不能与天下抗衡。。。。。。。
一番知心而明睿的话,使福临更清醒了,但是,旨意传了,布告发了,御座也劈了,怎么收回?怎么下台?
如今玉林国师的冒死进谏,恰逢其时。玉林禅师乃是当今天下有数的佛门高僧,身份、地位、威望明摆着,并且又是国师,一向以来福临就对他推崇备至,如今就着他的这番话顺便下台,再合适不过了,这样的话皇上不仅不失体面,还可博得“从谏如流”的美名呢!
因此,在福临的内心深处,对于玉林禅师,也有一种说不出的感激之意。
半个时辰之后,玉林带着吕岳走出殿门,那些应召来乾清宫草拟诏书宣告亲征作罢的大学士和学士们,都以万分感激的目光向玉林禅师表示感谢。
这消息风一样传遍了紫禁城,玉林出宫时,不论内宫还是御前侍卫、乾清宫侍卫,全都向他行注目礼;王公贵族对他点头微笑;满、汉文武大臣向他弯腰;就连是宫门边的侍卫,也是发自肺腑的朝他鞠躬致敬。
他们的笑容是真心实意的,他们的快乐是显而易见的。
玉林禅师则依旧是一副宠辱不惊的泰然表情,一边匆匆走着,一边不停地周围跟他朝打招呼的人点头微笑。。。。。。
一场风波平息了下来,大臣们都已匆匆退出乾清宫,赶着去办理收回“御驾亲征”的一层层事务。
此刻已经完全平静下来的福临,接过小太监送上的香茶,刚喝了两口,眉头重新紧锁了:
如今总算顺水推舟的下了台阶,亲征也算是作罢了,可是江南的郑成功怎么办呢?
如今十万明军依旧将金陵城围得严严实实,江南数省风声鹤唳,兵变四起……
多尼率领的八旗大军如今尚在云贵;京中的岳乐又不能离开;那么,济度呢?
顺治十一年他曾挂定远大将军印,专征郑成功,虽然一直将其赶离了大陆,然而却始终没有彻底将其剿灭,如今郑成功退而复来,说起来,跟济度上一次南征不成功有着很大的关系,这次再让他出马,也说得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