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的一桩桩、一件件基本都是在交接权利,而且是全面的交接权利。
比如财政权交给的是户部,军权交给的是军部。
行政权、决定权交给的是国朝,让国朝派出一名大学士下去督办此事。
细数下来这位张小公爷根本就没有给自己留下太多权利,顶多是建议权。
这种“砍山栽树我去干,施肥收果你来办”的精神,着实让三大学士感叹。
弘治皇帝也很感叹啊,啥叫忠义无双、啥中忠贞不二啊?!
这特么不是那还有啥是?!
再往下看,张小公爷的意思是国朝这边对于整改问题要“悄悄滴进村,打枪滴不要”。
国朝可以用“粤北纷乱,斥责督抚。另派大学士代陛下、内阁前往督抚。”这名义。
先将大学士派下来处理这件事情,顺便把官吏都培养起来。
同时将整改时期的问题、处置方式、各州府情况……等等做全面的记录,一些经验以后用的上。
这些施政经验将来可以放置于“帝国皇家政务学院”内,一则作为教材二则作为案例。
“此事,还是老臣跑一趟罢……”
李东阳是最后看到密奏的,在把密奏看了一遍(www.biquwu.cn)后苦笑着主动请缨。
内阁三大学士里面他的年纪不是最小但是最合适,谢迁机变火候不太够。
刘健这都是老家伙了,总不能让他跑罢?!
刘健这老家伙是宣德八年生人,谢迁是正统十四年。这就小很多了。
而李东阳则是正统十二年生人,算下来也就比谢迁大两岁。
“只可惜唐寅、徐经等人,现下皆回江南备考了……”
弘治皇帝琢磨了一下,也觉着李东阳去比较合适。
刘健年纪大了自然不是适宜跑这么远,谢迁现在是内阁里面年纪最小的、精力最好的。
得留下来帮忙处理政务,也是须弥离开不得。
李东阳过去的话谢迁顶多辛苦点儿,还能扛下来。
可谢迁要是过去的话,估计老李、老刘就有点儿吃力了。
唐寅、徐经二人确实可惜了,此二人的才学已今非昔比。
尤其是随着张小公爷执行了不少实务之后,无论是计然之学抑或是抚民本事。
甚至是武举子,他二人都考上了。
这些方面弘治皇帝都是看到的,但剥除了功名就是剥除了。
允许他们重考一遍(www.biquwu.cn)已经是很大的恩典了,想必这次他们二人必然高中。
到时候再行安排他们的职务罢!
军部那边商议了之后,倒是也给出了人选来。
调去的是原津门炮台守将、少将许宁,而接替他的则是弘治十一年被言官搞的召回闲住的神英。
这神英说起来也是实打实的功勋上来的,算得上是国朝老将了。
史载其“天顺初,袭父职……从都督张钦等征讨有功”、“以从征满四功……屡败癿加思兰兵……”等。
也算是个有本事的,让他去守炮台弘治皇帝也很放心。